大小便是健康的“晴雨表”
作者: 裴利宏 王国戗大便是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肠胃消化,代谢出来的废物。如果大便不畅通,代谢废物在肠道内堆积,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毒素,并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对健康造成危害。而机体能正常排便,可以减少肠胃负担,减少有毒物质长时间在肠道内堆积。小便也可以将机体中的一些代谢废物排出,还有利于泌尿系统的自洁作用。如果泌尿系统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状态。
说大小便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是有一定依据的。每个人应时刻注意观察自己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或习惯等各项指标,可帮助提前发现体内一些疾病的苗头。
“大便粘马桶”是肠癌的征兆吗
“大便粘马桶”的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但不一定和肿瘤有关。
(1)经常吃一些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加之在消化能力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大便不成形,会粘在马桶上。
(2)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经常熬夜、不规律饮食等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会造成肠胃功能出现紊乱。而当胃肠道蠕动减弱时,大便就会变得粘腻。
(3)如果肠道分解脂肪和帮助消化吸收的胆汁分泌不足,也会导致脂肪不容易被及时分解与吸收进入体内,使大便变得粘腻。
当出现大便异常时,不要胡乱猜测或盲目用药,应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测,明确原因对症治疗。那么当大便出现哪些变化时需要引起重视,提防肿瘤发生呢?
大便变细
如果肠道出现了肿瘤,肠腔变窄后会导致大便通路受到一定挤压,导致形状出现改变。
大便出现黏液
当肠道出现肿瘤时,肠管受到一定的刺激,可能会分泌大量黏液。当大便形成并通过时,黏液会随之排出体外。
大便带有腥臭味
正常情况下大便是比较臭的,但是对于肿瘤患者排出的大便除了臭味还会有一股腥味,这和隐性便血带来的血液流失有关。
排便习惯改变较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排便习惯,以前规律的排便习惯现在却出现好几天排一次便或者是一天排好几次,此时需要引起重视。
便血
肿瘤引起的便血,颜色一般比较黑,跟痔疮出现的鲜血附着在大便表面不一样。
小便发黄、血尿或起泡沫通常见于哪些情况
尿液发黄
引起尿液发黄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主要见于长期户外工作,出汗过多,饮水量不足,导致排尿次数减少、尿液过度浓缩,进而在排尿时出现尿液发黄的现象。病理性因素主要见于泌尿系疾病,如尿路感染,在发病期间,同时伴有小便次数多、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此外,因肝脏疾病或者胆囊疾病导致尿液胆红素或尿胆源增高,在排尿时均可出现尿液发黄的现象。
血尿
原因比较多,比如膀胱炎、肾结石等;有时服用一些药物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血尿,甚至可能是泌尿系统癌症的信号,比如肾癌、膀胱癌等。
尿液有泡沫
不一定有问题。因为尿液的泡沫主要是由于尿液表面张力增高以后形成的,即只要有使表面张力增高的原因,都可能会形成泡沫。正常情况包括:尿液比较浓的情况下,里面的物质较多,可能形成泡沫;放清洁剂在便池会产生泡沫;排尿位置太高或者太急,形成剧烈冲击,也会出现泡沫尿,这种泡沫一般会较快消失。异常情况包括:最常见是蛋白尿,特点是较小、较细、较密,像啤酒泡沫,数十分钟都不会消失;部分泌尿系感染患者炎性分泌物较多,会引起泡沫尿;尿糖较高也会引起泡沫尿,多见于糖尿病患者;较罕见疾病也会有泡沫尿的情况。尿里面有泡沫,如怀疑肾脏出现问题,要去医院做尿常规排查。
如果尿液持续异常,还伴随其他组织器官的症状,比如皮肤黏膜黄疸、肝区隐痛、腰部不适感等,要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以防错失疾病诊疗的早期机会。
体检要做大小便检查
很多人在健康体检时重视血液等各种检查,而忽视了大小便的检查。
大便检查
一般会做病原体检测、大便带血检测等,可以查看是否出现病菌或肠道潜在的一些问题,必要时会进一步做肠镜检查。
尿液检查
关于尿常规检查,可以通过观察尿液颜色是否出现变化判断血尿情况,通过尿糖初步判断血糖水平是否正常,通过尿蛋白判断肾脏是否正常,通过尿白细胞发现是否出现泌尿系统方面的问题。
案例分享
50岁的王先生在十几年前就患有痔疮,虽然排便时偶尔有一定的疼痛感,但平时只要注意饮食,疼痛症状就能得到一定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先生感觉痔疮越来越严重了,且从今年开始,发现排便习惯出现了一定的改变。以前一天排便一次,到现在好几天排一次或一天排好几次,有时还会发现黑便,性质与之前的大便带血完全不同。于是,王先生去医院想把痔疮切除。当时医生建议做一个肠镜,但他认为是痔疮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且考虑做肠镜很难受,就拒绝了。在做完痔疮切割手术后,王先生的大便习惯并没有改变,且便血的次数比手术前还要多,便再次去医院做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了肠道肿瘤,且经活检是直肠癌晚期。由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平时在排便时要多留点心,看看大便的性状、排便的习惯是否出现异常改变。一旦发现异常改变存在一段时间,要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