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第一年是产妇康复关键期
作者: 沈武滨分娩对女性来讲是一件重大的应激事件。尤其对于初产妇,面对分娩的疼痛、身份角色的变化、外界的各种压力等因素影响,会对自身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研究发现,50%以上的女性在产后会发生抑郁、焦虑、健康水平下降等情况。因此,多数分娩后的女性认为,产后第一年是一生中最难的一年。本文主要与大家分享产后的相关问题以及康复方式,以期提高分娩后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产后要面对的那些事
(1)忌口:需远离油腻、生冷以及寒凉的食物。
(2)睡眠不足:在分娩后,要经常哺育新生儿,甚至夜晚要频繁喂奶。而长期睡眠不足会对情绪、健康造成影响。
(3)脱发:脱发是很多产妇遇到的问题,尤其在新生儿3个月后,脱发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4)身材变形:怀孕时被撑出来的妊娠纹、由于哺乳造成的大小胸和胸下垂等,都会成为产妇在产后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原因。
(5)乳头皴裂: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宝宝在长牙期间牙痒等会造成产妇发生乳头皴裂的情况,并引发疼痛。
(6)产后抑郁:受宝宝的需求、家庭的责任、身体的恢复等因素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7)家庭矛盾:在宝宝出生以后,由于产妇和婆婆的育儿观念不同,在相处过程中很多细节会被无限放大,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家庭矛盾。
(8)盆底肌障碍:这是产妇的盆底支撑结构发生了退化、缺陷、受损所引起的功能性障碍疾病,可引起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
产后调节方式
(1)积极运动:产妇可以每天在固定时间开展适当的运动,对情绪、康复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2)文字记录:产妇每天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记录,内容包括自己的心情、感受、宝宝的成长变化等,能够改善不良情绪。
(3)转移注意力:产后不要只顾着照顾宝宝,闲暇时可以读读书、刷刷手机、分享育儿心得,以分散注意力,且不会与社会脱节。
(4)科学饮食:产后加强饮食干预,适当多吃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产后30 min让婴儿吮吸乳头,然后间隔30 min再次吸吮,通过刺激乳头以分泌乳汁。选择低脂食物,例如面包、土豆、豆制品、海鲜、面粉等,保证优质蛋白质的占比要高于50%,油炸、生冷、油腻、高糖食品要减少摄入。同时,根据营养缺乏情况适量进行补充,如缺钙可饮用牛奶,缺铁可食用动物肝脏、牛肉等。
(5)正确喂养:产妇在喂养时保持一个较为舒服的体位,可及时将乳汁挤出来,增加乳房的柔软度。如果在喂养时出现乳房凹陷的情况,可以先牵拉产生泌乳反射,这样便于新生儿迅速将整个乳头含住。在喂养完毕后,对新生儿的下颚处进行轻轻按压,以松开乳头,避免受到损伤。
产后科学康复
(1)盆底康复训练:及时了解正确的尿道、会阴和肛门等部位收缩方式,进行全身放松,重复锻炼,每次20 min,一天锻炼2次。在持续收缩锻炼60 d后,产妇可以去医院采用生物反馈仪进行检测。医生将检测的探头放置于产妇阴道内,然后在下腹部和两侧髂前贴上电极片,之后开展生物反馈治疗。产妇根据治疗仪显示的图形开展训练,主要包括阴道肌肉收缩和放松。两种训练方式交替进行,每次30 min左右,1周治疗2次,10次为一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效果逐渐延长放置的时间,保证产妇在运动和咳嗽的过程中不会将康复器脱出;并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增加康复器的重量,以此帮助阴道收缩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准。康复训练在产后越早开展越好,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凯格尔运动及阴道哑铃训练:凯格尔运动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盆底肌功能自我恢复训练方法。产妇平躺,双膝弯曲,收缩臀部肌肉做提肛动作,紧闭尿道、肛门和阴道,保持5 s后放松。居家加强训练,在阴道内放置阴道哑铃,练习收缩阴道,每次15 min左右,每次保持3 s。锻炼4周后可以采取站位,将阴道哑铃放置于阴道内,收缩阴道防止掉落,练习站立、行走、上下楼、跳动等动作,每次30 min,每次练习2组,每周2次。
(3)乳房按摩护理:如果产妇在产后没有及时分泌乳汁,可以使用热毛巾对乳房进行热敷和按摩护理。热毛巾在40℃~50℃,每次热敷5 min。根据产妇的情况,也可进行按摩。使用3 ml的康复精油,对产妇背部的膈腧、脾腧、胃腧、肾腧进行点按,自上而下直推胸骨10遍,然后分推膻中至乳头10遍;对膻中穴、云门穴、中府穴、乳根穴和天池穴进行点穴;对乳房进行轻轻抖动或者拍打5遍;一手将乳房下方托住,另一手使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小指顺着乳管方向向乳头进行按摩。两侧乳房进行交替按摩,拇指与食指从根部至乳反复捏放乳房10遍。拇指和食指在乳头旁开2 cm的位置进行胸壁按压,采用一压一挤的动作直到有于少量的乳液排出。
产后一年虽然辛苦,但最重要的是找到最佳的干预方式。在积极开展运动、饮食干预以及情绪调整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以及乳房按摩保养,避免产后抑郁、盆底功能障碍等不良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