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重在预防
作者: 牛索亚什么是乳腺癌
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也是恶性病变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病理演变经历了一系列连续而复杂的变化,如普通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等,具有明显的肿瘤异质性。即使病理分类和临床分期相同,只有不同分子类型的乳腺癌在治疗模式选择、治疗敏感性和预后方面仍有显著差异。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乳腺癌非常重要。
乳腺癌发生的原因
引起乳腺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分泌激素
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因素。多数乳腺癌发生在哺乳期后,这个时间段的妇女经历了妊娠、分娩及分娩后激素水平大幅度或断崖式的降低,使雌酮、雌二醇水平出现异常变动,最初表现为内分泌失调;同时,女性初潮,以及每次月经来临时,均会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波动,这和乳腺癌的发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遗传因素
被认为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出现乳腺癌,那么患乳腺癌的风险将大于普通人。
生活方式
一些女性为追求凹凸有致的身体曲线,会长期穿戴有塑身效果的内衣。而乳腺在长期的压迫下,会导致乳腺上皮细胞损伤,使得乳腺癌病变风险增加。
肥胖
脂肪组织会生成一定量雌激素,而雌激素增高也会造成乳腺癌发生风险增加。
精神刺激
多发生在已婚和产后抑郁症的妇女中,应多注意心理状态的调整。
带你从多角度预防乳腺癌
(1)如果家族有乳腺癌患者,那么应该提高警惕,定期接受患检查,对乳腺变化密切监控。平时要保持健康的体重,坚持锻炼;合理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等高纤维食物,控制高脂肪、高糖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熬夜,保持心理健康,缓解压力;禁止吸烟或饮酒;育龄妇女提倡生育,并尽量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最好超过12个月,避免长期大量口服避孕药;在准备激素替代疗法前,更年期妇女需要提前评估风险收益比,在口服激素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乳房。
(2)注重产后或情绪波动较大时的心理疏导,以免激素水平大幅度变动对乳腺分娩激素的影响。因为激素水平变动最明显时期发生在产后,这时妇女焦虑、紧张等情绪表现明显,需要家属的帮助与支持,以消除负面情绪。
(3)注重日常乳房自检。在乳腺癌的预防中,学会乳房自检是一个的重要手段,能在早期发现病变。首先观察乳房皮肤的变化,红润光泽的皮肤为健康皮色;如出现部分皮肤红肿、橘皮变化、皮肤增厚,或有肿胀、凹陷,或皮肤有炎症、乳头退缩、溢液、出血等异常现象,就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化系统的检查。
(4)如果发现乳腺增生,无须紧张,一般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可随着生理周期、情绪变化、心理压力等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会加剧乳房疼痛,但与乳腺癌没有直接联系,只需保持良好的心情,不必盲目服药。
(5)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控制奶油、动物内脏、肥肉、猪油等富含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尽量食用植物油,避免引发肥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吃发霉、腌制、烟熏的食物。坚持锻炼,最好每周3~5 d,每天20~30 min,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
(6)定期检查,早诊早治。乳腺癌主要表现为无痛、硬、局限性不明,有时伴有局部皮肤改变,如“酒窝征”(乳房皮肤凹陷)、橙色皮肤改变(因皮肤水肿),以及可能伴有乳头溢液、乳头乳晕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有些乳腺癌是通过自我检查无法看到或触摸的,建议40岁以上和35岁以上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乳房超声检查。超声报告异常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乳房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筛查和治疗计划。
(7)在积极做好乳腺癌早期预防的同时,还要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认识,避免陷入误区。比如大多数乳房肿块是良性的,不一定是乳腺癌。因此,如果发现乳房肿块,不必过于担心,可请医生检查判断。
目前,乳腺癌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5~55岁的女性,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年轻女性也要注意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乳腺癌高危人群有哪些
上夜班的女性
有国外研究报告指出,上夜班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乳腺癌。科学家证实,当晚上睡觉时,人体会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可以抑制乳腺肿瘤的生长。然而,如果女性没有按时休息,而是暴露在强光下,褪黑激素分泌就会减少。
压力较大的白领女性
这类女性因工作压力、生活不规律,极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烦躁等情绪,使得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降低胸腺产生和释放的胸腺肽,削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对体内突变细胞的监测和吞噬能力,患癌风险增加。同时,白领女性长期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机体内激素水平出现大幅度变化的风险高,在身心的双重压力下,患乳腺癌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过多使用雌性激素产品的女性
很多女性为保持容颜,大量使用含雌性激素产品,包括保健品和化妆品,这对身体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
吸烟的女性
研究发现,烟龄在11年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会大幅度上升,约比非吸烟女性高出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