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如何做到早期诊治
作者: 杜丽娟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约有70%以上的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容易被患者忽视,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成功率极低。因此,掌握早期肺癌的征兆及症状,做到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肺癌的早期症状
肺癌早期症状并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可能有痰中带血、胸痛及咳嗽等。但由于上述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极易与肺炎、支气管炎及感冒等常见疾病混淆,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咳嗽久治不愈
对于已经排除因感冒、支气管肺炎等因素所导致的咳嗽,要高度怀疑是否为早期肺癌。顽固性刺激干咳是早期肺癌最常见的症状,与常规咳嗽存在显著性区别。这种咳嗽即使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依然无法减轻。据国外权威医学期刊《美国胸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约有7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确诊肺癌之前伴有慢性咳嗽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干咳,且在抗生素的长期治疗下仍未改善,要及时到医院做肺癌的筛查。
胸痛
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可能伴有胸痛,但症状较轻,可表现为隐痛、闷痛等。不同患者表现程度不一,且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若是出现持续胀痛,提示肺癌可能累及胸膜,尤其需要注意。
痰中有血
对于起源于支气管内膜上皮的中央型肺癌来说,最早的症状就是痰中带血丝。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是,肿瘤生长时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进而出现血丝。部分患者就是因为痰中带血而检出肺癌的。
除了了解肺癌的早期症状外,还应重视肺癌的筛查,特别对于肺癌高发地区的人群及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需提醒,常规体检套餐中往往无薄层CT这一检查项目,受检者可自行要求加做。
诱发肺癌的高危因素
引发肺癌危险的因素很多,包括外因和内因。
外因常见的是吸入含有有害成分或者致癌物质的气体,导致肺癌的风险大大增加。(1)吸烟:吸烟是公认的导致肺癌的最重要因素。据WHO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全球2/3以上的肺癌均是由于吸烟所致。(2)职业暴露:若长期暴露在甲醛、氯乙烯、镍、铬、砷、烟灰及石棉的工作环境中,将显著增加肺癌发病的概率。(3)空气污染:例如室内装修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汽车尾气及工业废气等,是诱发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4)电离辐射:可能引起肺癌,对会接触相当剂量电离辐射的特殊职业者需要做好防护。(5)不良饮食:日常喜欢吃煎炸食品,而蔬菜量摄入较少,特别是血清中β胡萝卜素较低的人群,发生肺癌的风险将直线上升。
内因与遗传、爱生闷气及劳累过度等有关。(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相关病史,将大概率会携带相同的易感基因,这在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2)肺部病史:既往罹患慢阻肺、肺结核等疾病的患者,发生肺癌的概率较高。(3)不良情绪:研究发现,因生活应激事件引发的不良情绪,可能与肺癌的发病呈现出相关性。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使得肺癌有可乘之机。(4)过度劳累:很多肺癌患者在确诊前,都曾经感觉特别劳累,主要是因为长期承受较大工作压力,且有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如何诊断肺癌
在做早期肺癌筛查的过程中,首选检查方式是胸部低剂量薄层CT。随着薄层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检测的灵敏度及分辨率均有很大提升,对于直径<1 mm的微小病灶都能够检出。临床常规应用的是螺旋CT检测技术,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单次检测患者所受到的辐射相对较多。而薄层CT的辐射剂量仅为一次常规CT剂量的1/5~1/10,对人体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通过汇总国内外数十年的相关研究,综合得出的结论是,开展肺癌早期筛查,能够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一般来看,CT薄层检查结果出具时,需要经过两道关卡。先是人工智能的诊断,即仪器通过分析摄片影像,推断出患者可能的症状;之后放射科医师进行最终审核,明确诊断结果。对于首次筛查肺部结节>7mm的人群,必须开展CT增强扫描,以最终明确病灶的性质,避免漏诊。增强CT,又称为强化CT,摄片前需要向患者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如泛影葡胺及碘海醇等),使机体正常组织与病变部位的组织差异密度差增大,从而更好地显示病灶周围情况。可见,增强CT检查能够帮助医师明确病灶范围及性质,清晰显示周围组织与病灶之间的界限,为确诊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需提醒,增强CT与普通CT相比,检测用时更长,且需要用到碘海醇,或多或少会对患者肾功能造成影响。临床实践发现,对于肺结节,特别是非手术患者,不需要做强化CT检查。如果是<2 cm的肺结节,其中含有许多磨玻璃成分,在进行CT增强造影时,强化程度较为有限,可能比普通CT清晰不了多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肺癌并没有那么可怕。若是早期检出并接受治疗,患者生存率可达90%。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出戴好口罩,远离二手烟、香烟,同时少吃可能致癌的食物,如腊肉、泡菜等。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去医院做一次薄层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