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 林海丽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0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临床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以常规方法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炎性因子水平、24 h尿量、心率、呼吸频率及副作用。结果 介入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含量均降低,且实验组各项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24 h尿量、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优于常规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方法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效果良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临床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以老年人居多,病因与心肌收缩有关系。本病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嗜睡、发绀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1]。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利尿剂、吸氧、血管扩张药等。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新型的抗心衰药物,具有良好的血管扩张和利尿功能,对心脏内循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

1数据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5例。常规组男23人,女22人;平均年龄(52.78±4.69)岁。实验组男24人,女21人;平均年龄(53.66±5.2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入选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自愿参加,各项指标比较稳定;在治疗过程中,除试验用药外,未使用其他类型的治疗药物。

排除条件: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器官病变等;有精神病史;对研究所用药物的过敏;不愿接受治疗的患者。

本试验由我院伦理学学会认可,所有患者自愿签字。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监测心电图、吸氧、血压,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强心剂等。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了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初始负载量为1.5 μg/kg,静脉给药;然后以维持量进行静脉滴注,每次注射量为0.0075~0.0100 μg/kg,连续给药24 h。由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如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改变患者体位。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炎性因子水平、24 h尿量、心率、呼吸频率及副作用。其中,心功能指标主要有左室射血、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等;炎症因子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s-CRP等。副反应发生率为:低血压+头痛+室性心动过速/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LVEF高于常规组,LESV、LEDV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炎性因子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比对照组的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24 h尿量、心率及呼吸频率水平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24 h尿量、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低于常规组的22.2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是因为神经激素的过度活化,引起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流出现异常,从而影响到心功能、肺循环、体循环。

2001年,美国推出了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重组人脑利钠肽(商品名称:新活素)。这是一种通过基因改造技术而产生的脑钠肽,与内源性脑钠肽的结构和氨基酸序列类似,在生理上起到了同样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利钠、利尿,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肾功能[3]。有关研究表明,新活素能显著提高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提高心排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肺毛细血管压值。虽然可能产生低血压反应,但不会很明显,且不会增加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所以,新活素是治疗心力衰竭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心功能和肾功能。本次以研究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肾脏损害为目的,发现经干预后 , 实验组(使用新活素)LVEF高于常规组(使用硝酸甘油),LESV、LEDV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静脉应用血管扩张药物,使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服用前下降,引起肾灌注下降,但实验组的血压下降比常规组要高。

新活素不仅具有扩张血管、利尿的功效,还可以抑制心肌细胞CD4+T细胞增殖,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抑制心肌细胞增殖。AMI术后早期应用新活素,可以显著降低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室性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提示在PCI后早期应用新活素,可以降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但是,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方面,新活素的应用还有争论。在22个随机对照试验中,新活素治疗ADHF的患者,其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多巴酚丁胺和硝酸甘油比较,新活素并未提高总死亡率。但在另外一个meta分析中,新活素组的再入院率比多巴酚丁胺组低,生存率比多巴酚丁胺组高。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主要是由于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紊乱,并伴有其他心脏疾病。BNP的先决条件是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可以通过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含量来判定BNP含量;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C末端的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对多肽素的含量的测定来判定其释放程度[4]。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基因改造技术,通过人工合成的肽,可以与特定的BNP受体结合,增加环单磷酸鸟苷的含量,促进心肌收缩,扩张静、动脉,在短期内快速降低动脉压力,减轻心脏负担,同时能降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的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该药的副作用发生率低,且安全性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肾功能有很强的依赖性,而重组人脑利钠可以通过调节其作用,使血氮水平增高,可能引起低血压,但发生概率低,无严重副作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含有32种氨基酸,不但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而且对心肌细胞的凋亡、心肌肥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提高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尿量,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洪庆.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6):37-39.

[2] 邹先菊.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2):35-36.

[3] 王宇航,王鑫,褚成文.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黑龙江医学,2020,44(1):76-78.

[4] 符孝磊,张慧.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重症.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38(8):3786-379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