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 邵锦丽

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0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评估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4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诊断,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诊断基础上联合心脏彩超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临床诊断情况等展开分析。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更高、漏诊率更低于(P<0.05)。观察组不同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检出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指标检出结果,两组左室壁厚度比较;观察组较薄(P<0.05);两组左室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末舒张期内径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室壁厚度对比,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 应用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准确性,且能鉴别疾病类型,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电图;心脏彩超;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病因在于患者血压长时间处于高水平,体循环动脉压力持续上升,加重了左心室负荷,造成左心室因代偿开始逐渐增厚、扩张,出现器质性的心脏病。该病早期诊断十分关键,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1]。当前,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作为心脏活动检查的首选,虽可了解患者的心动情况,但各有利弊。本研究对单一心电图检查及其联合心脏彩超检查的实际诊断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抽选94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诊断,每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诊断基础上,联合心脏彩超检查。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6~76岁,平均(53.55±6.74)岁;病程2~11年,平均(7.36±3.93)年。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35~77岁,平均(54.09±6.67)岁;病程1~12年,平均(7.33±3.8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均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且均自愿参加调查,已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合并冠心病或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变、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肝肾等严重脏器病变等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心电图检查。患者在静息状态下0.5 h后,取平卧位,选择心电图记录仪,纸速设置为25 mm/s、增益为10 mm/mV;使用酒精对患者连接导联线的体表皮肤部位进行擦拭,随后连接导联线,并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测定患者心电表现。由同一医师对患者实施检查,保证导联基线的平稳、图像清晰的情况下,打印出心电图[2~4]。

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诊断基础上,联合心脏彩超检查。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设置为2.5~3.5 MHz。取患者左侧卧位,将探头放置第3~4肋间隙、心尖部位,并于常规二维模式、M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下,对左室长轴切面取样、心尖四腔切面、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进行检查;同时测量患者的室壁厚度、左室收缩功能[5~7]。

1.3 观察指标

(1)详细记录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检查的结果,计算其诊断准确率、漏诊率。

(2)统计两组不同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情况。其中,心脏彩超检查的阳性指标:男性主动脉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3.5 cm;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1.1 cm,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5%,E/A比率大于1。Ptfv1的绝对数>0.04 mm,P波形有双峰切痕,峰值间隔大于0.04 s,P波宽和 PR段之比大于1.6。诊断标准为,女性SV1+RV5≥3.5 mv,男性SV1+RV5≥4.0 mv,RV5≥2.5 mv,RI+ SIII≥2.5 mv。

(3)记录主动脉扩张、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等病变情况。左心室肥大:患者左室和后室的间隔应在11 mm以下,舒张时内径在12.5 mm以下;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主动脉直径在4 cm以下;后心室肥大:舒张期,内径不小于13 mm;左室扩张:舒张终末时,内径不小于50 mm;左房扩大:PV1向下深度>1 mm,负相波>0.04 s,PⅡ时间>0.11 s,峰距>0.04 s,P/PR指数>1.6,ptfV1<-0.04 mm/s;主动脉的弹力下降:主动脉的弹性低于1 mm。

(4)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时间和诊断数量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观察组更高,且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不同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检出率对照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检出情况

通过对比临床指标检出结果,两组的左室壁厚度比较,观察组较薄(P<0.05);左室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末舒张期内径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室壁厚度对比,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诊断时间和次数

观察组诊断时间和诊断次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明显加重左心室负荷所引发。随着病情的进展,还会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扩大等问题,很容易诱发左心衰竭症状[8]。在疾病早期阶段患者多以头晕、头痛及胸闷为主要症状,与高血压症状较为相似,极易被患者忽略。当疾病迁延,患者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等症状,表明进展到心力衰竭,此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当前,临床上常用心电图、心脏彩超两种检查方式,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心电图是检测心脏功能的基本方法,通过将心电图与受检者的体表相连,记录各心室的心电活动;然后以秒计的心电图为基础,进行心率、节律的评定,以确定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情况,并能迅速确定心肌梗死的病灶所在,从而确定心肌肥厚、扩大等症状以及相关电图。但缺点是有一定的延迟性,对左室肥厚、左房增大等诊断准确率较低[9~10]。另外,心电图中的ST-T和左室高电压的变化虽可判断出左室肥厚,但大多数心电图伴ST-T变化的患者病变已发展到了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往往失去了治疗的最好时机。因此,其综合评估值还需要进一步提升[11]。

心脏彩超是一项新的心脏检查技术,可以检测心脏内部结构、血液循环和心脏搏动。心肌的运动表现为动态显示,能够准确评估心脏的大小、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判断心脏是否存在病变及严重程度[12]。同时,心脏彩超还可以显示心脏间隔、瓣膜变化,包括畸形、缺损、增厚、血流路径、心肌运动方向、心肌肥厚的部位和程度[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左室壁厚度比较;观察组较薄(P<0.05);两组左室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末舒张期内径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室壁厚度对比,观察组较高(P<0.05)。超声主动脉弹性降低、左室扩大等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诊断时间和诊断次数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与心电图相比,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更有优势。

所以,临床上将上述两种检查方式有机结合,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通过心电图的ST-T波变化,观察患者的心脏供血与传导的情况。当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时,可给予其初步诊断;同时借助心脏彩超,分析患者的心脏血流变化与心脏结构性变化,便于对病情做出更为清晰、准确的诊断,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15]。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更高、漏诊率更低于(P<0.05)。观察组不同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检出率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检查的准确性更高,利于鉴别患者疾病类型,及时发现病变,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玉.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4):115-118.

[2] 杨国庆.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3):43-44.

[3] 林勤英.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8):118-121.

[4] 陈苏云.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疗,2021,40(15):189-191,194.

[5] 苏艳. 对比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6):132-133.

[6] 赵峥. 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4):166-168.

[7] 张瑾文.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5):679-680.

[8] 周敏,杨明芳.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4):249-250.

[9] 吴小华.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70-72.

[10] 张丽珍.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0):151-153.

[11] 常心聪.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检查的价值:评《心脏瓣膜病诊断图典》[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1):152.

[12] 解京洋.心电图测量冠心病患者左房室间期与患者病情、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1,44(9):790-795.

[13] 张婧,沈潇,汤涌.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yPA检测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2):202-204.

[14] 杨朝霞,周宁,夏黎明.心脏磁共振成像在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评价中的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20,11(5):377-381.

[15] 赵爱红,贺永明.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21):67-6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