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 申云龙

膝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0

摘要:目的 分析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患者治疗中实施膝关节镜技术及微创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88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实施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膝关节镜技术+微创处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4项手术指标值、总并发症率均更低(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相比,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治疗中应用膝关节镜技术+微创处理效果更为显著,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速度快。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微创处理;并发症;膝关节镜技术

膝关节是人体构造最复杂、最大的关节,对人体承重、行走以及负重能力均有重要作用[1],但膝关节较为脆弱,容易因暴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车祸、高空坠落、剧烈运动等[2]。目前,临床通常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虽然该种手术能够复位、固定骨折[3],但手术切口较大,对患者膝关节软组织损伤较大,患者术后易出现感染、久不愈合以及疼痛感大等不良现象,不利于患者骨折恢复。本研究旨在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患者治疗中实施膝关节镜技术及微创处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内容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88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年龄在18~60岁;自愿参与本研究且依从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一般资料较为完整。排除标准:已接受其他研究或治疗;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存在中途退出;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存在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心理异常或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2 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完善CT检查,明确骨折创伤情况,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常规麻醉后在骨折膝关节内侧与外侧适宜处作一切口,大小为10~15 cm,充分暴露膝关节腔,根据骨折情况进行清创、固定治疗,治疗完毕及时缝合手术切口,并进行引流、消毒。术后进行镇痛、抗感染治疗,康复情况良好后增加康复训练,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研究组接受膝关节镜技术+微创处理治疗:术前完善CT检查,固定膝关节,进行全身麻醉,于膝关节髌腱处作一1 cm切口,将消毒后的关节镜镜鞘置入切口处,使用生理盐水灌洗,适当清除切口部位组织,使关节镜能够置入;清洗膝关节内部,清除骨折碎片,确认膝关节塌骨块以及错位情况后进行微创复位;对需要植骨的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自体髂骨、同种异体植骨;采用适宜固定法固定膝关节,冲洗、缝合伤口;术后2~4 h给予手术部位冰敷,术后引流2 d,并给予镇痛、抗感染治疗,待康复情况良好后增加康复训练,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愈合时间。(2)比较两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膝关节Bostman功能评分表进行评估,NRS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Bostman功能评分总分为27分,评分越低表示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差。(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膝关节功能恢复功能正常、无痛感;有效,膝关节仍存在痛感,但功能基本恢复;无效,膝关节疼痛明显、功能不全。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膝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36%,明显高于研究组的6.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膝关节及其周围出现骨折创伤,患者可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不全等症状[4],若不采取有效复位及固定治疗,不仅会引发各种并发症,还可能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无法恢复正常,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临床治疗关键在于尽可能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及其稳定性。现阶段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微创技术在各医院中应用较为广泛。有研究数据显示,在膝关节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创、膝关节镜技术,可以减小手术切口,减轻对膝关节软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6]。

本研究数据中,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微创+膝关节镜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手术出血、时间等指标,减少术后脱位、坏死、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李毓军的研究结论相符[7]。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更高,且疼痛评分更低(P<0.05)。证实微创+膝关节镜技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膝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整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与许丹等[8]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膝关节镜可通过很小的切口将患者关节内情况展现出来,避免了常规开放手术切口大、软组织损伤严重等情况,有效降低术后膝关节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9]。

综上所述,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相比,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治疗中应用膝关节镜技术+微创处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占魁,王文利,张民泽.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螺钉固定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6):83-85.

[2] 王星,妙永强.膝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6):72-75.

[3] 殷再宜.锁定钢板微创术配合中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2):187-189.

[4] 张文波,马国驹,褚慧贤,等.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膝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6):629-631.

[5] 李忠伟,张树文,努尔哈那提·沙依兰别克,等.外固定架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在膝关节周围开放性骨折序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12):1251-1254.

[6] 王兴山,周一新,邵宏翊,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13(4):284-289.

[7] 赵振英,周婷,曹云丽,等.运动疗法联合CPM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20,33(3): 83-88.

[8] 李毓军.膝关节镜辅助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9,28(12):181-182.

[9] 许丹,吕文凤,贺占坤.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评价[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9):696-70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