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汤加减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 韩冬
摘要:目的 探究苦参汤加减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100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使用苦参汤加减直肠滴入,观察两组的临床数据。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患者时采用苦参汤加减直肠滴入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苦参汤;直肠滴入;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生在患者结肠部位的病变,由于其非特异性的特征,在临床医学上被定义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1]。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在治疗开始的短时间内反复出现黏液脓血便、腹部持续疼痛,同时伴有里急后重等症状[2]。该病症的主要发病部位为直肠消化系统的黏膜组织及黏膜下层组织,存在一定的扩散性和蔓延性[3],随着病情发展,结肠炎将分布于全部结肠组织[4]。不仅如此,该病症具有广泛弥散地分布于结肠组织,具有极易发生扩散、迁移、复发的特点。由于目前并不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导致患者普遍出现严重生理和心理问题[5]。本研究旨在探讨苦参加减直肠滴入治疗溃疡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100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62~80岁,平均年龄为(70.12±5.05)岁。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为63~81岁,平均年龄为(72.25±5.1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上海三维长江生化制药厂,国药准字H31020450),一次3 g,3次/d;甲硝唑保留灌肠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柳氮磺胺吡啶(上海三维长江生化制药厂,国药准字H31020450),一次3 g,3次/d,甲硝唑用量为100 ml,0.5%浓度。
实验组进行苦参汤加减直肠滴入,其处方为:地锦草、凤尾草、鱼腥草、马齿苋、茜草、紫草、黄柏各15 g,地榆10 g,水煎取汁保留直肠滴入,100 ml/次,2次/d,总疗程为8周。滴入前让患者排空大小便,药液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嘱咐患者呈左侧卧位,暴露并抬高臀部;将滴入管涂上石蜡油后,插入肛门,深度以病灶范围为中心,大约10~15 cm,以25~45滴/min的速度注入药液;滴入后让患者适当改变体位,使药液与肠腔表面充分接触,再嘱咐患者侧卧,药液在体内保留3 h以上。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1)临床疗效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
(2)不良反应包括反胃、消化道反应及胀气。
(3)临床症状包括黑便、厌食、腹胀、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
(4)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其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其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实验组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其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其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频繁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甚至每日高达20多次;不仅如此,患者腹泻过程中会持续伴有腹部绞痛的症状,会在排便后明显降低。随着病情发展,后期患者在排便时甚至会出现便血和脓血便的临床表现,体内营养在频繁的排泄下出现严重流失,导致患者出现体重下降、持续消瘦、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和贫血的症状[6~7]。
溃疡性结肠炎有着较为严重的复发性和迁移性[8],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持续的病痛,还会对心理带来不小的打击。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利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但起到的治疗效果极其有限[9]。例如:柳氮磺胺吡啶需要长时间大量使用,不仅给患者的生理功能带来一定影响,还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所以,近年来在该医疗领域积极寻找新的、药效功能相似的、更具性价比的药物。中医理论书籍当中同样有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记载[10],认为该病属于“泄泻痢疾”范畴的肠道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脾胃虚弱、体内湿热、排气系统受到阻碍、肝郁气滞导致血液淤堵,无法正常循环,以至于该病症循环往复[11]。
苦参汤主要成分为地锦草、鱼腥草、马齿苋、紫草、黄柏、地榆等中草药。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地锦草水煎剂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血小板含量,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12~13]。其中三种主要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对于伤口的快速消肿和愈合起到明显帮助。凤尾草中含有芹菜素有消炎抗菌的作用[14]。同时该处方对于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凝血时间有明显的效果,能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不仅如此,紫草由于其次级产物能有效抑制脂多糖诱导的JAK2磷酸化,并能抑制NF-kB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地榆含有抑制炎症介质、抗氧化和调节免疫系统、抗菌的主要成分[15~16]。黄柏不仅有消炎灭菌的作用,还能促进肠道的收缩和舒张,增强肠道免疫力。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医的苦参汤对溃疡性直肠炎进行治疗,并配合直肠滴入,不仅达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尽可能减少了不良反应。
通过中药直肠滴入方法达到的具体药效为:(1)药液与发病位置直接接触。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对药液进行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接触部位的局部药物浓度,并为病变位置提供药物保护,避免进一步恶化。不仅如此,通过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快速消除炎症、解除肠道动力紊乱的目的。(2)患者的肠道黏膜为半透膜,对于药物的吸收十分迅速,故经过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以保证药效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身体各个部位。(3)保持药物的温度在37℃对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循环有极其明显效果,因为温热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血液循环,使得药效能快速蔓延全身。(4)通过直接滴入治疗,减少服药期间由于其他细胞的转运导致药效减弱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因肝脏代谢引起的药效减弱。
综上所述,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苦参汤加减直肠滴入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探讨苦参汤加减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疗效[J].养生保健指南,2020,5(23):73-74.
[2] 杨龙波.艾迪莎联合美沙拉嗪栓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疗效[J].糖尿病天地,2021,18(9):111.
[3] 赵慧建.口服半夏泻心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J].糖尿病天地,2021,18(2):18.
[4] 石杰,李晓华.溃疡性直肠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9):73-74.
[5] 程琪.槐榆炭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左半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观察[J].智慧健康,2021,7(2):175-176.
[6] 徐泽如.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中药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0):102-104.
[7] 赵兵,孔鹏飞,吴至久,等.龙血竭联合锡类散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21,11(13):8-10.
[8] 李晓华.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急性爆发型溃疡性直肠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3):178-180.
[9] 刘宁博,孙慧霞,韩捷.韩捷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经验总结[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7):29-32.
[10] 韦雪柔,孙春元,李晓博,等.肠愈宁方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J].医学信息,2021,34(19):158-161.
[11] 袁秋霞,梁小维.疏肝健脾法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对溃疡性直肠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7):1175-1176.
[12] 陈玉梅.诺欣妥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溃疡性直肠炎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7):41-43.
[13] 罗登.结肠炎灌肠液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21,18(2):69,71.
[14] 黄丽芳,陈汉生,赖日昌,等.苏肝醒脾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21,43(1):85-88.
[15] 吕文辉,朱竞,刘远成,等.加味四神汤口服加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7):1357-1360.
[16] 李建彪,王丽敏,吴芳.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