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疼痛如何治疗
作者: 杨阳月经疼痛又称为痛经,主要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小腹有胀痛感,同时可能会伴有其他症状表现。因为每一位女性的身体素质不同,这就导致痛经时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有部分女性疼痛感觉不是很明显,对生活的影响不大;但也有部分女性疼痛感觉十分明显,会对生活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月经疼痛的治疗方式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医学病因病理
原发性痛经
临床研究发现,女性月经疼痛与生活习惯、精神压力、饮食、身体素质和结构特点等有一定关联。其中,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变化有直接关系。如果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高,子宫会明显收缩,疼痛感加剧。这正是因为每一位女性子宫前列腺素含量变化不同,所以在原发性痛经中,疼痛表现程度也不同,因人而异。
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指女性原本没有痛经或者疼痛感不是很强,但在生育后痛经变得严重。这是因为女性生育后,身体素质与免疫力等发生变化,出现盆腔炎或其他疾病,对子宫产生影响,继而出现痛经。比如子宫内膜位置发生移动,或生长位置有变化,出现在肌层、卵巢等部位,对正常月经产生影响,如经血不外流等,引发月经疼痛。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月经疼痛属于腹部疼痛,与风、寒、暑、湿、燥、火等病邪有关,导致经血流通不畅,继而出现痛经。因为痛经病因不同,所以中医根据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月经疼痛的临床表现
月经疼痛临床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小腹疼痛,可伴有腰酸、腿疼、身体发冷、出虚汗、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具体症状表现因人而异,如原发性月经疼痛常见于青春期女性群体,但在生产后,疼痛感很可能消失。再比如,部分女性可能会在月经来临前两天出现疼痛,月经期间疼痛感明显加重;也有部分女性在月经来的第1天才出现明显的疼痛,并在接下来的3 d内逐渐缓解和消失。虽然月经疼痛很常见,但是进行妇科相关检查时,基本无法确定病因,增加了治疗难度。
月经疼痛的治疗方式
相关研究显示,目前缓解月经疼痛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般治疗
首先,日常生活注意保暖,特别在月经来临前。比如夏天不宜穿露脐装、短裙,不要经常坐在凉台上,吹电风扇与空调的时间不宜太久。其次,无论是否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食用生冷腥辣食物,尤其是雪糕、冷饮等。在经期最好多喝热水,有助缓解痛经。再者,月经期间不能生气动怒,要懂得控制情绪,经常生气的女性月经期间疼痛感会更明显。建议日常生活中多听听音乐,遇到事情要学会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最后,注重劳逸结合。月经期间尽量不要熬夜,也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坐浴,保证个人卫生。在月经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运动,提升身体素质。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痛经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包括给予止痛片、解痉剂、镇静剂、孕激素等。比如,若疼痛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可打镇痛针加以缓解。而在后期治疗中,可能结合口服药物治疗,如酮洛芬、布洛芬等止痛片。应遵医嘱用药,切忌随意加药、减药,或漏服药物。如在服用药物后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减药或换药。实施前神经切除术也可治疗痛经,但有一定风险,所以非必要情况下不会采用。并且,痛经患者是否适合手术,需经过医生的综合判断后才能决定。
中医治疗
中医讲究的是对症下药,所以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确定疾病产生的原因,而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中医师在开具中药后,会明确告知患者服用要求。(1)气滞血瘀型: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为法,常用少腹逐瘀汤、柴胡疏肝散等。(2)寒凝胞中型:为温阳散寒止痛为法,如温脾汤、附子理中丸等。(3)湿热下注型:以清热利湿止痛为法,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4)气血亏虚型:以补养气血为主为主,常用八珍汤、十全大补丸等。(5)肝肾亏虚型:补益肝肾、化瘀止痛,常用左归丸、大补元煎进行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选择如针灸、艾灸等,其他方式也有较好的治疗痛经效果。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从而缓解其疼痛为主,一般情况下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应用。在治疗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痛经程度、相关不适等,而后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逐渐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促使其情绪放松,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
结束语
对于有痛经的女性来讲,每一次月经来临时,其身体与心理都会受到影响。为缓解痛经对健康的影响,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尽可能少做引发痛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