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调养
作者: 关平
前几日,邻家奶奶说她脖子痛、头痛、腰酸背痛很多年,常常感觉到食欲不振、周身乏力,还有点恶心呕吐,到医院检查发现是高血压,医生要她多注意日常的饮食。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产生的原因以及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指的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比正常值要高出很多,也是造成心力衰竭、脑卒中等疾病的关键因素。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的前提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同时间段血压值超出正常范围,也就是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大于140 mmHg,就能判定为高血压。
产生高血压的原因
摄入过多的盐分
摄入过多的盐分会使血管平滑肌出现肿胀,管腔变细,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同时,血容量得到增加,会增大肾、心脏等器官的压力,引发肾排钠障碍,增加容量负荷,造成血压升高。研究发现,日常饮食的钠盐摄入量每天增加2 g,舒张压与收缩压会分别升高12 mmHg、20 mmHg。
高血糖
长时间患有高血糖,容易损害动脉内膜,导致血管壁增厚,降低弹性,阻力增加。并且,糖尿病引发的肾脏损害降低了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增加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此外,高血压与糖尿病具有共同的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所以约有55%的高血压群体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情况,而约65%的糖尿病群体患有高血压。
说到高血糖,不得不提到食物升糖指数(GI),也作为高血压患者选择食物的参考。GI可反映由食物引发患者血糖升高的程度,以及某类食物在进入人体后2 h内血糖的变化情况。GI>75为高GI食物,GI<55为低GI食物。高GI食物进入肠道后会被迅速吸收,生成葡萄糖融入血液,因此容易产生高血糖与高血压。低GI食物因进入肠道后停留的时间较长,释放较为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其峰值过低,餐后血糖的反应较小,所需的胰岛素随之减少,防止了血糖的剧烈波动,不仅能够避免低血糖,还可以避免高血糖的发生。
肥胖
肥胖人群食量往往很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升高。此时,机体要分泌大量的胰岛素,随之使得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致使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半数以上有超重与肥胖。
年龄
高血压的发生和年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发现,75岁以上组患病率高达73.9%,65~75岁组约为69.8%,55~64岁组约为58.3%,45~54岁组约为44%,35~44岁组约为28.9%。
吸烟与饮酒
多项研究表明,吸烟是高血压最危险的因素之一。对比不吸烟者,吸烟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至少增加1倍。其机制可能与吸烟具有促进内皮功能损伤、氧化应激及激活炎症反应、血管壁内膜增厚、血管弹性改变以及小血管痉挛的作用有关。
高血压的症状
(1)婴幼儿高血压疾病大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烦躁、过于兴奋等。
(2)一般表现为心律失常、头痛、疲倦不安、头晕、耳鸣等。
(3)特殊诱导性因素可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特殊症状,如腹部疼痛、肾性高血压、腰背疼痛等。
(4)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表现为水肿与蛋白尿,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昏迷与抽搐等。
(5)更年期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浮肿、腰膝酸软等症状。
高血压的饮食调理
高血压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对保持血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苦瓜、菠菜、青菜、西兰花、芹菜、苹果、梨等,其富含的钾盐对控制血压的发展有好处;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奶油、动物内脏、肥肉、甜点、蛋糕等。
(1)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最好为每千克体重1 g蛋白质。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2)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等。
(3)控制脂肪的摄入,烹饪时尽量选择植物油。也可以多吃一些海鱼,其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时间,控制血栓形成,避免出现中风。
(4)根据食物升糖指数,选择低GI的食物,常吃豆类、粗粮、樱桃、猕猴桃、苹果等含果酸较多的水果,以及馄饨和饺子等混合性膳食食物(见表1)。
以上表格为某类食物单独食用后的升糖指数,倘若将多类食物混合食用,会产生不一样的升糖指数。如单独食用米饭,GI为88,但与猪肉、芹菜混合食用,那么总体的GI约为56;如果单独食用煮过的土豆,GI为56,但与粉条、樱桃搭配,那么总体的GI约为30.4。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利用各种食物的GI差异为自己配餐(见表2)。
食材选取
根据表1和表2,高血压患者必须格外注重食材的配比,做到均衡饮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分为四种,每天尽可能包含,且相同种类的食物可以轮换吃。第一种食材为豆类与豆制品,包含绿豆、红豆、黑豆等,主要提供矿物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第二种食材为薯类和谷类,薯类包含木薯、马铃薯与甘薯等,谷类包含杂粮、米、面在内,为人体提供B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第三种食材为纯能量食物,如食用糖、植物油、酒类等,其中植物油可提供必需脂肪酸与维生素E。第四种食材为水果、蔬菜类,如菜叶、茄果、根茎等,为人体提供胡萝卜素、矿物质、维生素C等。
饮食注意事项
保证钙元素的摄入量。钙和血压的关联性在细胞壁上多有体现。钙能够结合在细胞壁上,促使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阻碍细胞外的钠离子进入细胞壁中,有利于维护血压的稳定性。但需要注意的是,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并非人们以为的那样丰富,其实含量最多的是脂肪,喝多了可能引起肥胖和痛风。
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尤其是优质蛋白质,能够促进钠的排泄,对血管壁起保护作用。比如,鱼类等水生动物体内富含优质蛋白质。需提醒,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样不能过多,因为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排出有毒有害物质,会增加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