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产后康复
作者: 张弛产后康复又被称为产后恢复,指女性在生产后由于身体过度孱弱,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和休养。与传统的家庭式坐月子比较,产后康复能够提供更加系统及专业的护理,帮助产妇维护良好的身心健康,在短期内快速恢复体力和保持良好的身材,早日重归生活与工作。
为什么要做产后康复
女性在生产后,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照顾新生儿,很少有时间顾及自身,时间一长,会感到各种不适,如哺乳后觉得肩颈部不适、换尿布后觉得弯腰不适,以至于心身疲惫,总想睡觉。此外,女性生育后可能会有尿失禁、尿频、尿急或严重便秘等问题,虽然多数能自行好转,但单纯靠身体自然恢复的效果有限。因此,进行产后康复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产后康复有三个关键期。(1)黄金时期:生产后的42 d~6个月;(2)理想化期:产后6个月~1年半;(3)有效期限:产后一年半至终生。其中,抓住产后康复的黄金时期最为重要。
注重产后子宫恢复
产后子宫的情况可通过产妇恶露的性状变化来判定。产妇恶露属于生理变化,通常有血腥味,但没有臭味,其排净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会持续4~6周。假如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比较长,还伴有异味或不规律出血,说明子宫恢复情况不良,甚至有感染的风险。子宫的恢复不但与女性生殖健康相关,还决定着再次妊娠的情况。如产后恶露持续并超过42 d,一定要前往医院复查。产后6 h和剖宫产后12 h即可开展子宫修复。盆体电刺激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加快产后恶露排出,有利于子宫的早日修复。在身体情况允许的范围内,产妇还可以适当开展腿部屈伸运动,修复腹部、腿部及臀部肌肉弹性,促进子宫恢复和恶露排出。
预防产后腰背部疼痛
由于怀孕期间胎盘会分泌出松弛素,使整个盆腔和椎间盘都有一定程度的松弛,因此会引起产妇腰酸背痛。此外,生育过程中用力不当、产后子宫恢复不良、产后哺乳期疲劳过度,都可能造成腰肌劳损,引起腰酸背疼。腰痛严重的产妇建议卧床静养,当身体情况允许时再适当下床活动,尽量避免久坐不动。适量的运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和基础代谢,缓解腰痛。产后2 h行腰背部的电刺激,可以消除疲劳,缓解疼痛,促进产后生活品质的提升。如出现长期、反复的腰酸背疼,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确定是否为器质性病变所引起,如腰椎间盘突出、产后子宫脱垂等。此外,猫式拉伸运动能增加脊柱的灵活度,通过舒展肩部和背部的肌肉,缓解腰背部酸痛感。还可以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腹肌的恢复,提高消化功能,改善便秘等症状。
注重形体恢复
产后臀部松弛恢复
(1)产后及时运动。产后恢复过程中增加瑜伽等有氧运动,有利于血液循环,增强腰部肌肉的弹力,促进骨盆复位,改善臀部松弛,避免体形变化。(2)适当应用骨盆矫正带:女性怀孕时会分泌激素,致使腹部扩大;在生产过程中,还会用力将耻骨撑开,如扩大后的骨盆无法得到及时恢复,还会增宽,加上腰部肌肉松弛、其他形体方面的变化,甚至会引发膝关节塌陷、腰痛、坐骨神经痛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选择一款适合的骨盆矫正带,对恢复松弛的骨盆和臀部极为重要。
产后腹部松弛恢复
(1)适当运动:如站立屈体、坐位屈体、体脊柱侧弯等,可消耗部分腹部脂肪,有益于改善产妇由于子宫腾空、自然松弛和下垂而产生的大肚腩,预防体内其他器官迅速下降,给腹部留出足够的回缩时间。(2)适度应用束腹带:束腹带能够作用于腹部宫腔位置,有利于释放松弛的腹肌,加快宫腔内恢复。
重视产后耻骨联合分离
因为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骨盆韧带会越来越松弛,加上关节不稳、体重增加过多等,使得骨盆承受很大的压力,容易发生耻骨联合分离。当产妇分娩过程中遇到急产、难产、第二产程延长或用力不当等,耻骨联合处的韧带会变得松弛甚至断裂,会阴部、腹股沟区剧痛,导致翻身、行走困难,活动受到限制,对身心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早期电刺激可有效改善骨盆周围疼痛症状,促进骨盆周围血液循环,还可以纠正部分组织粘连和预防炎性反应的发生,进而促进耻骨联合的愈合与恢复,缩短卧床与出院时间。在显著减轻疼痛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妇睡眠质量和乳汁分泌,改善生活质量。
产后康复的膳食规划
蛋白质
由于蛋白质对产妇因分娩出现的伤口具有极佳的修复作用,所以日常应增加摄入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禽肉、鱼虾,以及豆类等。
维生素和纤维素
产妇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其中,维生素能够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更好地满足婴儿生长对维生素的需要;纤维素可以有效预防产妇便秘。
钙、铁等矿物质
产妇缺钙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腰酸背疼,乃至牙齿松动,因此需注意补钙;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适当补充可以有效预防贫血。
结束语
有效的产后康复是系统性、全方位的恢复过程。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产妇还需注意在产后42 d接受复查,准确掌握自己和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渐恢复精力和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