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怎么治

作者: 倪佳靓

癌痛即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由癌症本身或抗癌治疗引起的,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痛苦,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早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率大概在28%左右;处于晚期的癌症患者,疼痛率高达65%~82%,其中约有35%为重度的疼痛。因此,缓解癌痛是治疗癌症的重要内容。

癌痛的分级

医学上根据患者主观的感受,将癌痛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即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轻度疼痛指患者会感觉到疼痛,但可以忍受,并不会对睡眠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中度疼痛指患者的疼痛感较为明显,不能忍受,需要服用止痛药物缓解,对睡眠会产生一定的干扰;重度疼痛指患者感受到剧烈疼痛,不能够忍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及睡眠,并伴有神经功能的紊乱或者被动体位,需要服用镇痛类药物。医学上还会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将疼痛程度划分为0~10分。其中,0分代表无疼痛感觉,10分代表无法忍受的疼痛。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言语障碍患者,医学上根据疼痛时所产生的面部表情制定了详细的评估表,以便医生能够有效掌握患者的疼痛等级,并进行对症治疗。

癌痛的治疗

临床上对于癌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临床数据显示,药物治疗是缓解癌痛最有效的方法,并确定了三阶梯镇痛给药的原则:第一阶梯,即轻度疼痛,治疗上首选非阿片类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对症给予辅助类药物联合治疗,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该联合用药方案能够增加药效,不会让患者产生耐药性以及对药物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依赖,且在剂量上具有封顶效应,即增加药物的用量不会增加药物的疗效。需提醒的是,患者在服药后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抑制血小板功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腹部不适、损伤肝肾功能等。第二阶梯,即中度疼痛,在治疗上首选弱阿片类药物联合非阿片类药物,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辅助类药物治疗,如可特因、强痛定、曲马多等。需要注意的是,曲马多每次口服的计量为50~200 mg,具有封顶效应,每日最大剂量为400 mg。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便秘、镇静、呕吐、恶心、急性中毒、嗜睡、身体依赖以及耐药性、精神依赖、抑制呼吸等。第三阶梯,即重度疼痛,首选药物为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阿片类镇痛药,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辅助类药物对症治疗,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透皮贴等。需要注意的是,吗啡药物无封顶效应,可以随患者的病情无限制增加使用剂量,但不能首选芬太尼透皮贴,且只有阿片类耐受的患者才能够使用。在治疗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便秘、嗜睡、镇静、恶心呕吐、眩晕、急性中毒、身体依赖以及耐药性,精神依赖以及抑制呼吸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取非药物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也能缓解疼痛症状,如介入治疗、放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疗法、认知行为训练以及社会心理治疗等。

癌痛患者用药常见误区

在癌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存在以下误区:

(1)只有在癌痛发作时才用药。其实不然,患者不论是否产生疼痛,在治疗过程中都应该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才能够有效保证体内的血药浓度稳定,起到缓解癌痛的目的。如果患者没用定时服药,很有可能导致在下一次癌痛发作时,需要加大服药剂量,带来更大的副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2)把药物不良反应当成药物过敏。在临床治疗中,一些患者在服用吗啡、曲马多过后,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认为是对这类药物过敏所致,于是擅自停药。其实,这并不是过敏反应,只是服用药物后所产生的常见不良反应。只要早期癌痛身体耐受,就可以正常服用。

(3)癌症只有到了晚期才会引起癌痛。很多患者认为癌症初期不会产生疼痛。其实,癌痛贯穿于癌症整个过程,包括癌症早期,只是患者可以忍受。

(4)吃镇痛药物会“上瘾”。很多患者在服用镇痛药物时,认为会让人产生依赖性。“成瘾”是指患者持续性地渴望镇痛类药物,从而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实际上,如果按阶梯性口服吗啡类等镇痛药物,并不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

(5)所有癌痛患者服用剂量相同。临床经常遇到癌痛患者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都是癌症,同样的药物,他吃了一片就不疼了,我吃一片就没有效果呢?”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每个人存在个体差异性,耐受疼痛的程度不一样。因此,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过程中,并没有标准固定的使用剂量,都是临床上医生分析患者实际情况,再进行具体的药物定量。因此,癌痛患者应遵守医生的医嘱服药,千万不能私自减少药量,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日后还要加大用药剂量才能够控制癌痛。

结束语

患者应正确认识癌症所引发的疼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切忌擅自停药或减药。要相信通过系统的对症治疗,癌痛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