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 张旭
摘要:目的 探讨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北京市延庆区南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8例,均伴有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较常规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机体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甲钴胺片;周围神经病变;疼痛;临床效果
近年来,在较高物质生活水平、生活及工作压力、不健康饮食、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影响下,患糖尿病的人数越来越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在临床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可危及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微血管疾病,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情较为隐匿,部分患者比糖尿病更早出现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导致痛感缺失、肌肉难治性溃疡、感染等,创口难以愈合,最终甚至需要截肢[1~4]。目前,临床上一般依据该病的症状、发病机制等针对性采取治疗,常规治疗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防治中能起到一定的效果[5~6],但是并不理想。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甲钴胺片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北京市延庆区南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8例,均伴有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疼痛、四肢痛感缺失、走路不稳等。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53~70岁,平均年龄(62.72±3.1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年,平均病程(2.43±0.29)年。研究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2.54±3.4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4年,平均病程(2.21±0.95)年。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7]中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8]和中华医学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9]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体重减轻、多饮多食多尿为主;实验室指标为空腹静脉血糖≥7.0 mmol/L,随机静脉血糖≥11.1 mmol/L。
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合并因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病变者;合并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者;合并脏器功能不全或血管病变者;合并恶性肿瘤、无法配合者;对实验药物过敏者;孕妇、易过敏体质者;近期服用可影响神经传导速度、激素类药物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动态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指标给予短效胰岛素进行控制、饮食调节等干预。待血糖水平稳定后,研究组患者加用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143107)口服治疗,1片/次,3次/d,药物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坚持服用药物3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包含刀割样疼痛、烧灼感、刺痛、麻木等。(2)比较两组疗效:显效为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得到改善,肌电图检查发现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腱反射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为症状基本缓解,肌电图检查发现神经传导速度提升幅度在3~5 m/s,腱反射功能部分恢复正常;无效为症状无好转甚至下降,肌电图检查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和腱反射未见好转[10]。有效=显效+好转。(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头晕、恶心、腹泻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VAS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低于研究组的95.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研究组为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基础代谢异常导致的慢性疾病,发病周期长,且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1]。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比较高且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由于体内持续高血糖引发机体糖代谢功能紊乱,葡萄糖因氧化产生氧化产物,进而对周围组织神经造成损伤,发病时可造成患者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并且有痛感缺失、手足麻木等复杂临床表现[12~13],病情严重者会导致痛感缺失、肌肉难治性溃疡、感染等,创口难以愈合,更甚者还需截肢,且该并发症的病情较为隐匿,早期发现并给予对症治疗尤为重要。
有研究发现[14],周围精神病变与氧化应激损伤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存在密切联系,而且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B族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B12)的代谢障碍,甲钴胺能够通过转甲基作用,参与神经细胞内的蛋白质及核酸的代谢,从而修复受损的轴突细胞。临床研究表明[15~18],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甲钴胺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疼痛情况,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较常规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机体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杨男,许倩,等.α-硫辛酸单用及其与甲钴胺联用对比甲钴胺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房,2019,30(5):119-123.
[2] 余玲,宋秋艳,甄月巧,等.血塞通联合甲钴胺和硫辛酸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3):184-187,192.
[3] 张璐.芪归通络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干预和对DPN大鼠NGF、IGF-1及IGF-1R的影响[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
[4] 李林,刘北彦.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SOD,MDA和AOPPs水平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2):197-199,204.
[5] 覃春美,李刚,赵艳,等.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0):1408-1410.
[6] 陈元史,黎传宝.养经煎协定方联合甲钴胺片改善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J].世界中医药,2019,14(7):1766-1770.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11):787-789.
[8]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29-433.
[9]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10] 王旭萍,段滨红,刘余,等.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0):198-199.
[11] 刘柳,蒋超,赵紫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草药,2019,50(11):163-167.
[12] 杨丽梅,贾荣梅,高倩,等.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络阻证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2):181-184.
[13] 谷晓林,魏丽萍.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26(6):426-429.
[14] 颜浩,宋建华.依帕司他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介质的水平影响[J].海峡药学,2020,32(4):167-169.
[15] 张玉,刘胜全,谷红涛.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193-194,197.
[16] 王红梅,杨男,许倩,等.α-硫辛酸单用及其与甲钴胺联用对比甲钴胺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房,2019,30(5):119-123.
[17] 龚承岚,许艳美.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12):159-161.
[18] 张莎,雷光锋.谷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