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申云龙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内固定组(应用切开内固定术,n=40)与关节镜组(应用膝关节镜引导下的小切口术内固定治疗方案,n=40)。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不同时点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内固定组,术后可自行活动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镜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镜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 膝关节镜引导下的小切口手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生存质量和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更佳。
关键词:内镜治疗;小切口术式;胫骨平台骨折;骨科手术
胫骨平台骨折(FTP)是指以胫骨平台骨质连续性中断为病理基础的关节内骨折,主要由于创伤、暴力等因素造成[1]。在该现象形成的同时多伴随不同程度膝关节软组织以及关节韧带与滑膜损伤,严重者会损伤患者周围血管神经,增加膝关节畸变风险,影响下肢功能[2~3]。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膝关节内固定术应用较为广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后期恢复较慢[4~5]。随着膝关节镜技术的逐渐成熟,该技术指导下的术式在膝关节手术领域中,以创伤小、出血量少、预后良好等优势逐渐代替部分传统术式。本研究以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内固定组(n=40)与关节镜组(n=40)。内固定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2.89±5.41)岁;骨折成因:坠落伤7例,交通意外伤15例,自然灾害致伤18例;骨折分型:I型12例,II型11例,IV型9例,V型8例。关节镜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2.95±5.46)岁;骨折成因:坠落伤12例,交通意外伤11例,自然灾害致伤17例;骨折分型:I型15例,II型8例,IV型11例,V型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内固定组应用切开内固定术治疗
患者取正面仰卧位,进入麻醉状态,完成铺巾、上止血带等措施后,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定位切口,于患者关节囊部位切开和剥离骨膜后将骨折端充分暴露,清除关节腔内积血与血痂,进行骨折端复位,于患者塌陷骨折部位远端4 cm胫骨近端作开窗处置,经由该处向上复位并植入异体。针对存在不稳定现象的骨折块行克氏固定。随后选择对应型号的解剖钢板置于平台对应侧,注意固定钻孔并拔除克氏针,经透视照射确认患者骨折与螺钉位置,随后放置引流管,完成缝、包扎、止血等措施。
1.2.2 关节镜组应用膝关节镜引导下的小切口术治疗
患者取正面仰卧位,进入麻醉状态,完成铺巾、上止血带等措施,于患者膝关节部位作一可延伸至关节腔的小切口,长度为1 cm,协助患者将膝关节保持屈膝位,伸入关节镜,冲洗清除内部积血,检查患者软组织、滑膜等是否存在损伤。随后对患者骨折塌陷、劈裂部位的血痂进行清除,于患者膝关节对应位置作一5 cm切口,剥离骨膜,于胫骨平台关节面4 cm作长宽1.5 cm×1.5 cm的关节窗,经由该路径复位,并植入异体骨。选择对应型号钢板由远端插入直至近端,透视下可见钢板位置正确、骨折对位无误后进行钻孔,并将螺钉依次拧入。在关节镜的引导下拔除克氏针,经透视照射确认患者骨折与螺钉位置,随后放置引流管,完成缝合、包扎、止血等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不同时点的膝关节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
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内固定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内固定组,术后可自行活动时间短于对内固定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关节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内固定组的3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关节镜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内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同时点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关节镜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内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FTP主要由于外力、暴力等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主要表现为骨组织中断部位疼痛与行动功能障碍[6~7]。现阶段临床治疗方式有复位、关节面修复以及对位线解剖等,保守治疗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8~9]。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内固定术式与关节镜引导下的小切口术式[10]。传统内固定术式虽行切开固定,但术中获得的视野仍十分有限,且手术操作难度极大,关节面也无法准确获得正确解剖对位,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预期和患者生存质量[11~12]。关节镜指导下的手术,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者存在的缺陷与局限性[13~14]。关节镜引导下的小切口术具有创伤更小的优势,同时对患者术后恢复预期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膝关节镜介入也使得手术视野更加清晰、直观,在减少操作死角的同时有效处理骨折情况[15~16]。本研究数据显示,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内固定组,术后可自行活动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镜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镜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引导下的小切口手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生存质量和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更佳。
参考文献
[1] 程辉,张晓冬.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疼痛应激反应、BMP及NBAP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6):95-97.
[2] 姜勇,张爱华,徐圣康,等.膝关节镜联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22,19(3):20-26.
[3] 何芒,王森,夏俊锋.关节镜下复位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6):1044-1047.
[4] 何鹏,马拓,杜俊伟,等.膝关节镜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NGF、sVCAM和ALP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5):574-577.
[5] 张永建,李晓梅,马思满.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联合高压氧对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疗效[J].安徽医药,2022,26(4):693-696.
[6] 王慧.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及疼痛应激指标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4):36-37.
[7] 汪波.关节镜辅助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2):141-142.
[8] 史然利,王艳丽,王涛,等.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J].西部医学,2021,33(1):74-78,83.
[9] 熊杰,黄宗贵,戴海,等.膝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40):79-80.
[10] 钟盛浩.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手术对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0):1709-1710.
[11] 余鹏,刘婧,刘燕萍.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4):14,16.
[12] 陈之飞.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22):60-62.
[13] 王晓亚,任猛,王浩等.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10):1539-1541,1545.
[14] 韦振飞,李旭,罗任等.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疗效及ADL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2):11-13,20.
[15] 赵振宇.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170-171.
[16] 王笔峰.膝关节镜小切口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3):43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