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
作者: 杨文婷
摘要:目的 探究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抗生素治疗,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管理,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药物干预,比较两组用药情况、依从性、用药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用药频率、药物利用指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对患者加强药物干预,可有效提高用药依从性,确保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药物干预;抗生素;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抗生素为临床常用药,结合化学结构,临床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以及喹诺酮类等;根据其不同用途分为抗真菌、抗病毒、抗细菌、抗肿瘤抗生素等[1]。针对感染患者,临床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当前临床抗生素滥用现象越来越多,使得多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导致抗生素使用效果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加强抗生素药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3]。药学干预主要是药剂师基于对药物的药性、联合用药、药物毒理等知识的掌握,对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点评以及反馈,确保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抗生素治疗,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年龄22~78岁,平均(50.24±2.36)岁;男20例,女1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2~80岁,平均(50.97±2.3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入组标准:了解研究流程,自愿签署知情书;病历资料无漏缺;具备自主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合并传染性疾病或精神类疾病者;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损伤者;患有基础性疾病(糖尿病)者;过敏体质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即主治医生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及实际情况诊治后开具处方,然后与护理人员共同指导患者药物的合理使用,护理人员需对患者使用的全部药品进行管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药学干预,具体如下:
(1)用药教育。入院后,向患者进行抗生素知识宣教,进一步提高患者对药品的认知度,确保药物使用合理,宣教内容可包括不同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注意事项、治疗的疾病等
(2)用药干预:医生需严格结合患者病情用药,同时完善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必要时可嘱咐药剂师参与药物审核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在第一时间停止使用,并进行更换,确保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针对主动要求用药的患者,需在使用前评估药物的合理性,若可行性较低,需向患者解释,并告知其使用后的危害性。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巡视时,需密切观察药物使用情况,若发现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时,需及时进行纠正,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告知医生,共同分析原因。
(3)加强监管:根据抗生素实际使用情况和指导原则,制定抗生素使用规则,并制定成小册子后发放给每位医生,便于其进一步了解药物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同时,药剂师在获取医生开具的处方时,需进行点评、审核,及时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予以干预,以此来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性,确保用药安全。
(4)加强医生学习:定期组织医生参与学习讲座,邀请资历及经验丰富的教授授课,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抗生素药物使用意识和水平。另外,可在院内建立咨询平台,便于医护能够及时了解对抗生素的适应证,提高合理用药能力。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用药情况:用药频率、药物利用指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用药频率为用药的总剂量÷每日规定的剂量。药物利用指数为用药频率÷用药天数,指数在2分及以下为合理用药,超过2分则为不合理用药。(2)比较两组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参考本院自拟依从性问卷表,共100分,≧88分为完全依从,58~87分为一般依从,57分为不依从。(3)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4)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态度、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健康教育等,共计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用药情况比较
观察组用药频率、药物利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0.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24.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86.47±2.46)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5.41±2.58)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抗生素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某些代谢产物,以及用化学合成法仿制的相同或类似物质,在低浓度下对特异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或杀灭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家们将抗生素的范围进行了扩大,统称为生物药物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一般情况下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各种抗生素对不同微生物的有效浓度各异,通常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作为抗生素的抗菌强度,称之有效浓度,有效浓度越低,则表示抗菌作用越强[5~7]。现阶段,抗生素被大量应用于各种病原菌造成的炎症感染疾病中,不仅能够抑制病原菌实施DNA复制的过程,抑制其活性,而且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往往受到治疗效果良好的影响,临床滥用抗生素药物的现象逐年递增,导致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的抗菌效果被降低。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性,辅以科学有效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8~9]。
常规用药管理中,绝大多数情况是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因其对专业的药学干预知识欠缺了解,导致在指导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引发不合理用药情况[10]。药物干预属于一种新型的用药指导模式,主要由药剂师为主,从用药教育、用药干预、加强监督及加强医生学习等方面出发,提高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并加强医护人员对抗生素药物使用适应证的了解,有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11]。另外,加强药学干预不仅能正确指导临床用药,促进医生合理选择药物,还能干预患者用药情况,提高药物指导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12]。药剂师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及审核,能避免不合格抗生素使用处方的出现,保证合理用药[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用药频率、药物利用指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对患者加强药物干预,可有效提高用药依从性,确保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冬生.加强药学干预对抗生素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14):6-8.
[2] 李艳芳.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J].母婴世界,2022(10):188-189.
[3] 李亚军.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7):128-129.
[4] 赵逢平.加强药学干预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J].药店周刊,2021,30(35):11-12.
[5] 赵倩倩.分析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21(31):278.
[6] 杨君毅.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作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1(35):27.
[7] 郭孟楠.探讨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1):141,143.
[8] 刘银泉.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8):64-66.
[9] 丁冠雄.临床药学在干预抗生素合理使用中的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2020(20):17,21.
[10] 徐莉莉,王小婷.探讨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5):272.
[11] 杨丽娜.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9):74-75.
[12] 皇小四.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意义分析[J].健康必读,2019(15):207-208.
[13] 曹娅琪.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9,6(42):59-60.
[14] 周倩倩.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9,6(2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