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治术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 周丹丹

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治术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效果观察0

摘要:目的 观察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轻中度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观察组接受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治疗,比较两组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菌落数量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菌落数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治疗轻中度牙周炎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牙菌斑指数,改善牙龈出血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轻中度牙周炎;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牙菌斑指数;菌落数量

牙周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是由口腔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性,主要分为轻中度牙周炎、重度牙周炎及坏死性牙周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炎症进一步扩散,可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及牙齿松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牙周炎治疗主要以“分层-分区”模式为主,即先实施牙龈上洁治,待牙龈炎症缓解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分区实施牙龈下刮治和平整根面干预。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极易在治疗后增加患者复诊次数,延长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效率,增加交叉感染风险。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发展,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术式由国外学者Quirynen等提出,并在临床不断证实,比传统治疗方式取得的效果更佳[2]。基于此,本研究以50例轻中度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轻中度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0~39岁,平均(29.43±2.75)岁。观察组男13例,为12例;年龄20~40岁,平均(30.02±2.8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入组标准:经各项检查(牙周探针、实验室菌斑微生物检查、X线牙周组织检查等)确诊为牙周炎;符合《口腔科学(第8版)》[3]中相关诊断标准;了解研究方案,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前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许可;年龄20~40岁;牙龈部位存在炎症;病历资料无漏缺。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拒绝参与本次研究;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病;精神异常且存在语言障碍;此前接受过相关治疗;随访资料漏缺;存在其他口腔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即以分阶段治疗为主:第一阶段主要为基础治疗阶段,选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清除或控制临床炎症和咬合指标因素,包括口腔自洁、拔除预后差和不利修复的牙、牙龈上洁治、牙龈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并选用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合理调整咬颌。第二阶段为牙周手术治疗和对松动压固定。第三阶段主要在手术治疗2~3个月进行永久性修复治疗。第四阶段为复查治疗阶段,每半年进行一次,包括菌斑控制情况检查、菌落数量变化检查及拍片等,为进一步拟订治疗计划奠定基础。

观察组接受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治疗。超声仪由瑞士提供,型号为EMS PIEZON MASTER 700。首先采用超声工作尖P尖实施牙龈上洁治术。操作的过程中,需将P尖的前段部位与牙面始终保持平衡或者是呈小于15°角轻触牙石下方,并来回进行移动,借助超声的振动击碎、振落牙石,清除菌斑和牙石,然后实施牙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该操作实施前,需将P工作尖替换为PS工作尖,同牙龈上洁治术一致。在操作过程中,需将工作尖和跟面保持平衡,对牙龈下牙石表面轻触,而工作方向则变化为水平向,并有重叠地迂回移动。操作结束后,借助探针对跟面是否光滑平整情况实施探查,确定清除效果。待清除效果良好时,采用生理盐水和3%双氧水交替轻压冲洗牙周袋内。冲洗完成后,将1%碘甘油涂抹在牙龈缘。治疗结束后,予以患者口腔卫生教育,内容涉及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刷牙频率、戒烟、自我菌斑控制方法等。两组均接受3随访,3个月随访1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牙菌斑指数:对菌斑实施染色,通过肉眼目测方式进行观察,然后再在牙周探诊辅助下实施探测。0分表示牙龈缘无菌斑;1分表示肉眼目测未见菌斑,但在探针辅助下能取得菌斑;2分表示肉眼和探针均可在牙龈缘和相邻组织面见少量菌斑;3分表示牙龈缘及牙龈沟肉眼可见大量菌斑。(2)比较两组牙龈沟出血指数:借助牙周探针,在0.2 N的作用力下将探针置于牙龈缘下约1.0 mm处转动,观察牙龈出血情况。0分表示牙龈正常;1分表示牙龈存在水肿情况;2分表示牙龈存在较轻微的出血现象;3分表示牙龈存在出血现象,甚至有少量血液已经溢出。(3)比较两组菌落数量变化:于患者牙周袋内采集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详细记录菌落数量变化情况。(4)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有效为症状改善,未见并发症;无效为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牙齿松动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牙菌斑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牙菌斑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牙龈沟出血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牙龈沟出血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龈沟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菌落数量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菌落数量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菌落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牙周炎的发病机制与牙石和菌斑有着密切关系,且牙菌斑还是牙周炎的始动因子。临床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主要目标在于去除病因、消除炎症,还原软组织及骨的生理外形,恢复功能,保持长久疗效,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满足美学需要[4]。以往临床主要以传统治疗为主,即通过分阶段模式,先对患者实施牙龈上洁治,清除牙龈缘上方的沉积物,待到炎症改善后,再实施牙龈下刮治术和跟面平整术,以此来对牙周袋内的菌斑、病变牙骨质以及牙石进行清除,形成平整以及清洁、光滑的根面,为牙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之后再手术治疗,2~3个月后实施永久性修复治疗,并在后期开展复查治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牙龈上洁治术后炎症消失,牙龈缘软组织逐渐恢复坚实,在此情况下实施牙龈下刮治术,可影响器械伸入牙周袋底的牙根表面,降低刮治效果,严重时可引发牙周袋内壁软组织损伤。有学者发现,患者治疗后复诊时,部分局部位点存在牙周脓肿的情况,原因可能在于牙周袋冠方已经形成了软组织封闭,而牙周袋深部未来得及对坏死的物质进行清除。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5]。

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是Quirynen等学者在1995年首次提出,主要是通过在一个治疗期间中将牙龈上下存在的所有沉积物进行清除,并在术后即刻以及术后两周予以患者口腔消毒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复诊次数,预防交叉感染[6]。在国外有研究报道表明,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与分阶段模式在改善牙周炎临床指标中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术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相似。但是,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能有助于患者复诊次数减少,提高依从性,减轻术后疲劳程度。当前,牙龈下洁刮治疗分阶段实施还是一次性完成尚未有定论。所以,本研究通过超声仪器,观察一次性全口洁刮术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有效性,并推测了该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牙菌斑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以及菌落数量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术治疗轻中度牙周炎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牙菌斑指数,改善牙龈出血症状,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凯,笪海芹,汪涌,等.一次性全口超声洁刮治术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J].安徽医学,2022,43(9):1062-1065.

[2] 孙艳,向学熔.Er:YAG激光与Nd:YAG激光辅助洁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7):96-98.

[3] 张志愿,俞光岩.口腔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87-588.

[4] 张运梅,高杨,肖坤茂,等.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8):111-113.

[5] 孙一淼.超声洁牙机辅助手工龈下刮治术和传统手工法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4):52-53.

[6] 杜立霖.手工龈下刮治和超声龈下洁治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疗效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1):6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