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普瑞林联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 李淑青
摘要:目的 分析曲普瑞林联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摸球法均分为对照组(曲普瑞林+常规剂量米非司酮)与观察组(曲普瑞林+小剂量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性激素水平、子宫及肌瘤体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子宫及肌瘤体积与整体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曲普瑞林联合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时,相较于常规剂量,小剂量米非司酮的安全性更为突出。
关键词:子宫肌瘤;曲普瑞林;米非司酮;应用效果
子宫肌瘤又被称作子宫平滑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类型,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期量增多、月经持续时间延长)、不孕不育、子宫异常出血、下腹坠胀、白带异常等症状,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降低生存质量[1~2]。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具有严格的治疗指征,且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而对符合药物治疗指征的患者,选择药物治疗安全性更高。但不同剂量药物,对患者表现出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曲普瑞林联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摸球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7~54岁,平均(40.61±0.21)岁;病程9~21个月,平均(15.11±0.17)个月;黏膜下肌瘤6例,混合性肌瘤3例,浆膜下肌瘤9例,壁间肌瘤12例。观察组年龄28~54岁,平均(40.74±0.21)岁;病程8~21个月,平均(15.07±0.15)个月;黏膜下肌瘤7例,混合性肌瘤5例,浆膜下肌瘤8例,壁间肌瘤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就诊时尚未绝经,并伴有月经不调、腹部包块、按压疼痛等症状;患者对研究所用药物无禁忌证。排除标准:正在参与其他研究或调查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或患病风险较高,无法准确表达出实际感受与疾病变化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就诊信息与资料不齐或丢失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曲普瑞林(国药准字H20058648)治疗,肌肉注射,于患者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用药,每次注射剂量为3.75 mg,每日1次,连续用药3个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25 mg的米非司酮片(国药准字H20143063),1次/d,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片12.5 mg/次,1次/d,连续用药3个月。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进行评估。(2)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采集患者静脉空腹血5 ml,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借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等激素水平。检测所用仪器与设备如下:Bio-RAD550型酶标仪与配套试剂盒。(3)比较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及肌瘤体积进行观察。(4)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月经周期与月经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有所缩小,且缩小体积高于50%,子宫出血、下腹坠胀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0%~50%,月经周期与月经量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性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治疗后各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与肌瘤体积均有所减小,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呕吐3例、腹痛2例、GPT增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8/3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无效3例,有效15例,显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观察组治疗无效2例,有效15例,显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相关资料指出,该病多与患者体内雌激素与孕酮水平密切相关。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育龄妇女子宫肌瘤发病率约20%~25%。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腹痛与腹部肿块,严重者甚至会产生恶变,但恶变率较低,仅有1%左右[4~5]。曲普瑞林为常用药物,可有效减少患者性激素分泌,降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6]。曲普瑞林单一治疗效果较差,见效时间较长。米非司酮为常见的合成类固醇药物,可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发挥作用,有效抑制雌激素、糖皮质激素、黄体酮与子宫肌瘤进一步生长[7~8]。米非司酮可使患者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维持在较低水平,缩小子宫肌瘤体积[9~10]。但米非司酮的临床使用量上仍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有效明确不同药物剂量对整体疗效造成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子宫及肌瘤体积与整体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降低药物剂量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曲普瑞林联合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时,相较于常规剂量,小剂量米非司酮的安全性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张志恒,谢卓,陈娟.曲普瑞林联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性科学,2021,30(2):85-88.
[2] 李静,王灵芝,张攀.腹腔镜手术与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8):52-54.
[3] 高玉青,丁雪华,丁慧.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1):66-67.
[4] 王丽丽,杨珊珊,薛杰等.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及恶变的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7):116-118.
[5] 任娜娜,朱科科.不同手术方式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6):65-67.
[6] 刘珊燕,何英新,唐彩霞,等.曲普瑞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9,31(12):153-155.
[7] 于灵,邹青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曲普瑞林或米非司酮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观察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8):1897-1899.
[8] 吴敏.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2,28(6):125-127.
[9] 刘小兰.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对子宫肌瘤的疗效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1):160-162.
[10] 郭艳雪,陈洁,陈香,等.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对子宫肌瘤患者瘤体大小及卵巢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