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作者: 史昕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疲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抑郁症;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抑郁症属于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对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近年来,我国抑郁症的发生率不断增高,暴增10~20倍[3]。针对抑郁症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外,护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抑郁症;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入组前签订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开展针对性护理:(1)环境护理。患者就诊后,由亲和力较强的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门诊环境以及相关医务人员,消除患者陌生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5]。门诊环境布置温馨、舒适,可使用一些较为明亮、温馨的颜色,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同时,在门诊播放一些轻音乐,舒缓患者紧张情绪;注意环境卫生,定时清洁,保证合适的温湿度,使患者体感舒适。可摆放抑郁症相关图书,供患者阅读,适当摆放花草,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诊环境[6]。(2)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培训内容为抑郁症的具体症状,护理方法与患者的沟通方法等。在此过程中,主要培养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包括对患者心理的认知能力;对患者情绪、情感的共情能力,以及照顾患者的行为能力。查找相关资料,展开共情理论、人文关怀、沟通艺术、认知、行为方面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共情能力以及专业素养。(3)耐心倾听。与患者展开沟通时,不要轻易打断患者或使用判断性语言,交流时尽量进行眼神交流,可轻拍患者背部,通过点头等行为对患者进行回应,使患者可以感受到护理人员对自身疾病的理解。倾听患者倾诉,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第一时间感受患者的情绪变化[7]。(5)资料收集。注意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确保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明确其心理变化,注意换位思考,多站在患者以及其家属的角度看待问题[8]。(6)饮食指导。针对不同免疫能力的患者给予营养指导,例如,指导老年患者食用易消化、高营养食物,提高免疫力,加快疾病康复[9]。(7)用药指导。抑郁症患者需服用精神类药物,但精神类药物可能会存在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不利于疾病治疗[10]。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讲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方法,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保留患者联系方式,定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加快疾病好转。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疲乏(采用PF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以及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评分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PF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PFS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抑郁症具有较大的危害,影响患者正常社交,严重者还会自杀[11]。目前抑郁症除了常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外,相关护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2]。抑郁症患者受疾病影响常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不利于疾病的治疗[13]。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帮助其调整状态,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环境护理能够帮助患者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诊疗环境,使患者能够尽量放松;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相关问题;饮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提升机体免疫力,有利于疾病好转。抑郁症需采用药物治疗,而精神类药物通常具有较多的副作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普遍较低,对患者开展用药相关教育,可以使患者意识到正确用药的意义,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助于疾病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在门诊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嵇威,盛桂华,陈炫宏,等.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对抑郁症小鼠肠道菌群及大脑BDNF水平作用机理的探讨[J].现代食品科技,2022,38(6):46-54,353.
[2] 温小雨,孙玉浩,李卓娴,等.加味逍遥散治疗肝癌并发抑郁症模型大鼠的网络药理学及蛋白质组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32):5132-5142.
[3] DONG-KE WANG,XING-HUANG LIU,JI-HENG XIAO,et al.Hope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Decreas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Mediated by Perceived Stress:Coping Style Differences Among Patients with COVID-19[J].当代医学科学(英文),2022,42(4):885-894.
[4] 黄文韬,李朵朵,李冰,等.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亚颗粒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2,30(4):513-519.
[5] 黄秋华,符小玲,欧阳艳红,等.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抑郁症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1):171-174.
[6] 蓝艳,刘文伟,翟婉春,等.个性化护理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的效果评价[J].广西医学,2017,39(3):415-417,421.
[7] 齐学宏,刘丽萍,葛君,等.四维多元延伸护理管理在提高产妇产后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抑郁症防护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1):2919-2922.
[8] 徐颖臻,潘瑞丽,赵迪,等.基于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2):371-373.
[9] 高彩霞,张利宁,郭小平.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SAS、SDS评分及 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220-222.
[10] 许玉平.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15):30-31.
[11] 曹树宇.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治疗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及围绝经期症状评分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3):454-454,455.
[12] 谢红芬,王桂梅,胡启梅,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照顾者家庭负担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6):662-667.
[13] 赵金凤,刘丽宁,韵国萍.康复护理联合舒肝解郁胶囊对脑卒中后轻、中度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河北医药,2013(17):2705-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