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了 家长这么做

作者: 刘佩湘

据相关统计,在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行为问题、情绪障碍等因素的困扰。由此引发的抑郁症成为儿童、青少年自杀的首要因素,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

行为异常应警惕

儿童不像成人一样能以完整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绪体验。所以,行为异常成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关键诊断标准。

性格突变

如一向乐观、外向的孩子突然变得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或平时懂礼貌、文静的孩子,突然变得激动、急躁,经常与家长、教师产生对立行为。

学习突变

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的孩子突然出现学习困难,记忆力、注意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且自暴自弃。

失眠

一般来说,儿童很少会出现失眠的情况。如果孩子失眠多梦、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较长,精神注意力不佳,就要警惕是否患上抑郁症。

此外,抑郁症患儿一般会感觉十分孤独,觉得不被理解,会产生兴趣降低、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动作迟缓、悲观等情况,甚至有自杀的想法。

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调查发现,大约70%的儿童抑郁症具有行为失调、精神病家族史。其中,家族内出现抑郁症的概率大约高出普通人的10~20倍,且血缘关系越亲近,发病率越高。女性比男性出现抑郁情况的概率更高,因为女性往往性格内向、适应能力不强。

家庭因素

从相关研究了解到,儿童、青少年抑郁与家庭不良生活事件有直接关系。如早期丧失母婴关系、亲子分离、亲子关系恶劣,使得儿童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应激生活事件

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也可能引发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如搬家、学习压力加大、被寄养等。

抑郁症的识别与日常护理

主要症状

(1)情绪较为低落,经常伤心落泪,自我评价比较低,对于以前喜欢的事情逐渐丧失兴趣;有的表现为易发脾气、情绪不稳定。

(2)说话变少,反应变慢,声音比较低沉,经常自责,甚至出现自伤、自杀行为。

(3)病情严重时,表现出少言懒动、情绪紧张、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4)从身体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精力减退、睡眠质量不佳、胸闷、头痛等。

(5)部分抑郁症患儿会出现幻觉,即能听到他人听不到的声音,内容大多是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有的甚至出现妄想、猜疑,总认为有人会迫害自己。

家庭护理

药物管理

家长要负责抑郁症患儿的药物管理,遵医嘱定时喂服;患儿服药时需要进行监督,保证药物顺利服下。

心理护理

家长可采用启发、劝导等方式,改变患儿的错误认知,避免心理冲突。如果患儿在学校与同学关系紧张,不能一味认为是孩子或对方的问题,而要及时向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理解,帮助患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家长不能对患儿采取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如“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以发现并解决问题。

饮食护理

患儿受情绪影响,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此时,需要给患儿准备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足够的营养素,做到少食多餐。

排泄护理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便秘,因此需要对大便次数进行记录。如果超过3 d没大便,可遵医嘱使用通便药物。平时要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还可进行腹部按摩,促进大便顺利排出。

睡眠护理

作息规律是良好睡眠的基础。睡前不能让患儿看悲伤、兴奋的影视作品,也不能过度运动,以免神经兴奋,从而影响睡眠。若长期睡眠不足,需要询问医生是否使用助眠药物。

自杀、自伤的护理

如果抑郁症患儿出现自伤、自杀的言语,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认为孩子仅仅是口头说说而已。出现自伤行为与自杀想法,主要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情绪宣泄途径。所以,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心理上支持,同时不要忌讳谈自杀,必要时寻求心理医师的帮助。

患儿家长的心理调适

(1)要直面抑郁症患儿存在的问题,不能轻视,也不能过于敏感。有些家长存在迁就患儿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抑郁症的治疗;还有的家长产生过度反应,增加患儿的心理压力。建议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较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需要前往专科医院门诊接受治疗。

(2)抑郁症的发生有病理因素,即大脑神经递质发生紊乱,此时要使用药物恢复平衡。因此,家长不应抗拒药物治疗,使得患儿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3)抑郁症患儿康复期,观察其情绪变化十分重要。在患儿情绪低落程度的时候,家长可以利用数字法进行评分,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若患儿情绪低落无法自行缓解,要及时复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使用情况。

及时治疗

抑郁症患儿更需要理解与爱护。家长应当积极引导患儿,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为其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让患儿深刻意识到父母才是最关心爱护他们的人。鼓励抑郁症患儿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不仅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家长还要不断优化和改善家庭关系,给患儿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症状明显的抑郁症患儿,需要接受医生的指导服用抗抑郁药物,目前常用的有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要做到足量足程,且要辅助心理治疗,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