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知识科普

作者: 伍智慧 牟镇 刘涛

小儿在进行外科手术前需进行麻醉处理,但一些家长认为这会对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就小儿麻醉相关知识简单科普。

小儿常用的麻醉药物

局部麻醉药物、中枢神经镇痛药物及吸入性麻醉药是患儿较常应用的麻醉类药物。目前,中枢镇痛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最多,其次是吸入性麻醉药物,两者是通过呼吸进入血液或采取静脉注射的方法达到有效止痛的目的。随着麻醉药物被排出体外,麻醉效果会慢慢消失,患儿会逐渐清醒。

而需进行心血管手术的患儿一般会采取低温麻醉的方式,即通过阻断循环,使患儿的体温下降,再利用人工心肺机代替呼吸循环,确保代谢水平处于最低水平。

小儿麻醉的认识误区

误区1:麻醉药物会影响孩子智力

一些家长认为麻醉药物会对小儿智力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对手术麻醉比较排斥。智力与脑部有着密切关系,脑细胞活动需有糖原和氧气作为支撑。若患儿出现循环或呼吸障碍,脑细胞就会缺氧,若缺氧时间超过5 min,会严重影响脑细胞代谢,引发不良后果。所以,想要了解麻醉药物是否会对小儿智力造成不利影响,则需要了解麻醉药物是否会导致脑缺氧入手。

在局部麻醉腰麻的过程中,患儿神志清楚,因此并不会影响智力。全麻是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会对大脑皮质造成抑制,小儿暂时失去身体知觉,以保障医生能顺利进行手术操作。全麻过程中,会借助机器控制患儿呼吸,保证氧气供养,确保生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呼吸和循环功能造成影响,更不会出现脑缺氧,因此也就不会影响到智力。低温麻醉患儿在手术前后智商也并没有区别,术后学习成绩不会出现下降,记忆力依然保持正常。所以,广大家长大可不必过于担心麻醉会给小儿智力带来影响。

术后恢复期患儿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但这并不是智力下降,而是因为术后小儿排泄能力下降,代谢率低,加之麻醉药物可能二次分布在血液、肌肉中,从而出现反应迟钝或表情淡漠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代谢,上述现象会消失。

其实,小儿年龄较小,对手术存在恐惧情绪,如果不打麻药,可能会因疼痛出现抗拒动作,从而影响手术的正常开展。因此,医生一般会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科学展开麻醉,以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误区2:小儿不能采取全麻方式

患儿在全麻时需要签订麻醉协议书,注明麻醉可能会出现休克、昏迷或器官衰竭等意外,所以很多家长看到协议书内容后内心非常害怕,比较抵触全麻,更希望采取局部麻醉。虽说这些意外比较严重,但发生率并不高,只要科学操作,严格按照孩子体重确定麻药用量,做好术前各方面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手术麻醉危险。针对年龄较大的患儿,若能在术中配合,麻醉医生会尽量选择局部麻醉方式。

小儿麻醉前的注意事项

在小儿手术麻醉前,麻醉医生会对其病史和身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明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哮喘史、肝炎史或外伤史,做好体格检查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麻醉计划。

患儿家长仔细了解术前注意事项。如术前6 h要禁食禁水,以防麻醉后因可能出现的呕吐,致使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发大脑缺氧。麻醉手术前还要避免患儿出现感冒,如患儿发生感冒,一般需择期进行手术。因为患儿一旦感冒,气道高反应性较强,在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进入手术室前,若患儿有金属牙或牙箍,要在医生建议下妥善处理。如孩子处于牙齿松动期,应在第一时间内告知麻醉医生,避免手术过程中牙齿脱落误入食道或气管。此外,手术麻醉前还要给患儿注射术前针,做好心理护理,减少其对手术的恐惧感。

小儿麻醉后的护理

麻醉后反应是指麻醉后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躁动、嗜睡、感觉迟钝、定向障碍等。在不同的麻醉方法、不同的麻醉药物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影响不一样。全身麻醉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较大,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和改变行为等;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可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小儿使用麻醉药物时,要掌握好用量和使用时间。手术中麻醉药用量小,易出现误吸;剂量过大可引起呼吸抑制;手术时间过长也容易发生窒息。因此,术后应加强观察与护理。

保温

新生儿及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但植物神经系统占有一定的优势,迷走神经张力较高,术中心率易发生改变,加上神经髓鞘发育尚未成熟,应用呼吸抑制的药物应慎重。因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皮下脂肪少,产热低,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致使体温降低,可引起呼吸、循环抑制,使术后苏醒延迟,术后肺部并发症増多,还易发生硬肿症。新生儿无寒战反应,寒冷时氧耗量明显增加,若持续冷刺激,可很快发生代谢性酸血症。因此,新生儿、婴儿麻醉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新生儿最为理想的环境温度是32℃~34℃,早产儿为35.5℃,相对湿度为50%。

窒息

小儿麻醉后窒息由麻醉或手术中误吸异物所引起。麻醉后发生窒息的患儿,由于吸入物阻塞气道,会引起严重缺氧,各器官组织出现缺氧损伤,导致术后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肺不张或肺水肿。误吸异物主要发生在气管插管或喉镜检查时。对于误吸异物较小的患儿,可通过气管切开和手术取出;对于误吸异物较大、时间较长或病情复杂者,应及早用气腹将其击碎后排除体内,以避免窒息的发生。

感觉迟钝

主要见于小儿镇静药,如咪达唑仑等。(1)疼痛麻木感。发生于术后2~3 h,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感、沉重感,一般无需处理。(2)感觉异常。表现为患儿对疼痛、冷热刺激反应较正常小儿迟钝。(3)感觉异常消失。发生于术后3~4 h,表现为小儿对疼痛刺激反应消失,对冷热刺激无知觉反应,此时应及时与麻醉医师联系处理。

术后不良反应

表现为患儿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烦躁不安、身体不自主运动、呼吸急促等,也可表现为躁动伴有轻微的意识丧失。若出现哭闹、呼吸急促等现象,则表示麻醉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应立即采取措施。

结束语

总之,在小儿手术麻醉过程中,只要合理使用麻醉药药,加强对呼吸循环的监测,在顺利完成手术的同时,不会对智力发育造成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