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的防治
作者: 端磊 徐冰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断上升。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能够对老年人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危害的骨骼疾病,可引发脆性骨折以及骨折后的一系列并发症,情形严重时可造成残疾和死亡。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些与老年骨质疏松防治有关的知识。
症状
骨质疏松症主要指的是一种因骨量持续降低、骨微结构遭到破坏等而导致的以骨脆性提升、易发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以及特发性三种类型。而老年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其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症状。
(1)引起疼痛。主要为腰背疼痛,能沿脊柱逐渐向两侧进行扩散。患者往往坐位时可以减轻疼痛;若直立后伸、久立以及久坐,则疼痛加剧。此外,日间疼痛通常较轻,进入夜间或清晨醒来时,会出现加重的情况;弯腰、肌肉运动、咳嗽或如厕用力也可加重疼痛。(2)患者身高会变矮。促使驼背曲度不断变大,并伴有膝关节变形问题。(3)容易发生骨折。一般为前臂远端骨折、腰椎以及胸椎方面的压缩性骨折和髋关节骨折。其中,髋关节骨折相对较为严重,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引发诸多并发症。有关研究显示,老年人髋关节骨折一年后死亡率接近20%。(4)一些患者由于胸椎以及腰椎的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出现后弯,造成胸廓畸形,促使肺活量及最大换气量进一步减小,进而产生胸闷、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等。
病因
研究表明,老年骨质疏松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性激素水平降低
如果性激素水平较低,会使得骨形成以及分解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进而引发老年骨质疏松。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大幅度降低,所以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钙摄入量少
不少老年人由于饮食结构发生改变,降低了钙的摄入量,加上胃肠功能减弱,对钙的吸收逐渐减少,同时体内钙排出不变或者是略有增加,从而导致体内钙缺乏,引发骨质疏松。
维生素D不足
由于老年人饮食方面的变化,户外活动逐渐减少,导致维生素D的来源还有转化呈现一定不足,易引发骨质疏松。
运动量减少
通常在一定的运动刺激下,人体骨骼密度会有所增加。但老年人的运动量、实际强度在不断下降,使得骨骼承受的应力持续减小,进而容易引发废用性骨质疏松。
此外,老年骨质疏松的成因还涉及种族、遗传、疾病等。
防治
定期检查
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建议定期到医院开展骨密度方面的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尤其是曾经出现过骨折问题、身体偏瘦、绝经早、钙摄入不足、存在慢性腹泻、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的中老年人,更应该定期做检查,做到早防早治。
开展体育运动
老年人应适当多开展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弹力,同时提升骨骼的耐受力,不断增加骨骼当中的血流量,从而使得骨骼获得充足的营养,推迟骨骼老化的问题。但是,老年人在开展体育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运动量,同时注意安全,尽可能选在光线较为充足的时间段和熟悉的场所。可选择一些冲击性相对较低的运动项目,如游泳、健身操、慢跑、打太极拳等。若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在运动前应听从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多吃含钙的食物
多吃含钙食物能够促进钙代谢平衡,有助于骨矿物质的有效沉积,对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有着重要作用。但大多数老年人饮食中往往钙量不足,这与其食量减少、食欲差、消化功能减退等多种因素密切关联。所以,必须要保证富钙食品的充分摄入,如牛奶、鸡蛋等。此外,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鱼虾、贝类等也都富含钙,对防治骨质疏松大有益处。需要注意的是,豆浆的钙含量并不高,大约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不过其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的女性很有益处。
适当晒太阳
皮肤受到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和代谢,有助于骨骼生长。并且,维生素D还能调节神经肌肉协调性,有助预防老人摔倒。需注意的是,只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皮肤才能合成维生素D,隔着玻璃或衣服晒太阳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最理想的晒太阳时机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最理想的部位是四肢,最理想的时长是每周2次,每次5~30 min。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吸烟可导致血液酸度不断增加,加速骨质溶解;饮酒过多或过频,会造成溶骨的内分泌激素不断增加,使得钙质从尿中不断流失。所以,老年人应尽可能戒烟限酒。另外,过多摄入咖啡也会加快钙质的流失。此外,老年人需要保证心境乐观、畅达。
需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若身体出现病痛,需及时就医,因为一些内分泌疾病、白血病以及骨髓瘤等均能够引发骨质疏松;而部分药物也可以促进骨质溶解,所以用药需要咨询医生,不能私自乱用。
严防跌倒
老年人骨骼比较脆弱,一旦摔倒容易出现骨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严防跌倒。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环境因素,包括光线昏暗、地面有障碍物等;另一方面是自身因素,包括感觉迟钝、营养不良以及步态异常等。因此,自身或家属应尽可能去除上述危险因素,避免出现跌倒。
药物防治
若是饮食摄入钙量不足,可遵医嘱服用钙片。由于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质吸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选用活化维生素D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目前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品种繁多,结合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种:
(1)骨吸收抑制剂:包括双膦酸盐、降钙素等。(2)骨形成促进剂:包括甲状旁腺激素类药物。(3)传统中药:包括人工虎骨粉制剂、骨碎补总黄酮制剂、淫羊藿苷类制剂等。
结束语
老年骨质疏松危害较大,平时做好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借助适当的药物治疗,以及合理的饮食、运动等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有助于保证身体健康,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