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作者: 吴现超

中药是在中国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采集、炮制和制剂后而使用的临床药物。中药药材通常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具体包括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也有一些生物制品药物和化学制品药物。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根据病情和中药特性,将多种中药材进行配伍,在互相协调的作用下提高疗效,同时还可以互相抵消可能的毒副作用,有效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相比西药,中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如大多数中药由纯天然的植物药构成,有害成分较少,对肝肾的损害小,用药安全性高;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的适应或耐受情况随时观察,灵活调整用药方案或剂量,以便更符合不同疾病阶段的使用需求。“是药三分毒”,中药能够治病,也存在一定的偏性,只有正确使用才可以在取得良好药效的同时,尽量避免相关副作用。因此,在服用中药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辨证用药

辨证用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指导依据。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初步诊断,再通过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以及具体的症状对病情加以判断;诊断后,再根据具体的证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形成中药处方进行治疗。辨证用药中的“辨”,是指用药要通过中医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辨后再进行选择;“证”是指机体患病后,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特征,具体包括病变部位、疾病性质、病变原因等,通过“证”反映出具体的病理变化本质。因此,应根据中医师的判断,按照处方进行抓药、煎药和服药,避免因用药错误导致误治、降低治疗效果或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配伍注意事项

中药的用法包括用药禁忌、服法、剂量和配伍禁忌等内容。只有对药物的正确应用,才可保证在用药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药效。中药配伍是指将两种以上的药物有选择性地配合在一起进行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恶和相反是配伍中的禁忌。前者是指由于药物的抵抗作用,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产生削弱或低效作用;后者是指在药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毒性反应或强化毒性反应。以上两种配伍情况均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产生消极影响。另外,还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四种配伍关系。其中,相须是指功效相似的药物进行配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如大黄和芒硝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强攻下泻热的效果;相使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存在某种共性,在以一种药物为主,其他药物为辅,进而对主药物的药效起到增强作用,如黄芩清热泻火,大黄攻下泻热,两者配合用药时,大黄作为辅助用药可以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功效;相畏是指两种药物的配合可以使其中一种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被另一种药物所减轻,如生姜可以消除或减轻生半夏的毒性;相杀则是相畏的另一个提法,本质是相同的。因此,中医各种药物的配伍不是简单地将药物进行拼凑,而是考虑了各种药物的特性进行有机搭配。好的处方是在熟知药物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而构成。因此,中药的服用要严格按照中医的处方进行,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以免降低治疗效果或产生毒副反应。

服药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中药材在临床多需经过炮制后,制成中药饮片使用。中药的特点是安全剂量范围较大,但用药量的合理程度对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若药量过小,容易导致药物作用效果欠佳,耽误病情的治疗;若用量过大,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引起不良后果。服药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甚至时节和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老年人或身体较为虚弱的人群在服用中药时,应当在开始时使用较少剂量,根据适应情况逐步增加用量,避免一开始用药过猛对身体产生冲击;处于月经期或妊娠期的妇女,在用药时要注意剔除具有通经祛瘀、烈性的药物,如红花、肉桂、大黄、桃仁、冬葵子、麝香、干姜和附子等。从地域上来看,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寒凉,人体出汗少,常使用温补的中药,且用量较大;南方气候炎热潮湿,人体出汗量较大,湿气重,温补的中药就不适宜服用。时节的不同对中药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如秋季干燥,应少用温燥类中药。

煎药和服药的注意事项

煎药主要应用于汤剂中药。首先,在开始煎药前,对中药材进行浸泡,时长为30 min,浸泡用水需完全淹没中药。其次,注意煎药的火候,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炖。开始放入的水量和最后煎煮出的水量比例为3:1。中药煎煮的水量需适中,水量过多会降低药物作用效果,水量过少不仅容易将药物煎糊,煎煮的时间也会不够,这都会对整体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由于中药材的性质具有较大的差异,吸水量有区别,因此加水量也不一样。如叶、花、草一类的药材对水量的要求较大,应适当增加水量;质地较为坚实的药材则对水量的要求较小,应适当减少用水。煎药选择的器皿也有讲究,沙锅和瓦罐是最好的选择。为避免药物和金属产生化学反应,对药效产生影响,不要选用铝制或铁质锅具。

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是忌口,以保证药效发挥更好的作用。如针对热性病症,应禁止食用辣椒;服用汤剂或丸剂时,禁止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对胃肠产生刺激,导致药物难以吸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病情的不同,需要忌口的对象也不同。如皮肤病患者需禁止食用鱼、虾、羊肉和牛肉等食物;水肿患者禁止食用高盐食物;肝炎患者禁止食用油腻、辛辣食物。由于茶中含有的鞣酸会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影响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因此服用中药时需禁止饮用浓茶。萝卜的通气、消食作用会降低中药中的补益作用,应禁食。大蒜会刺激胃肠黏膜,使之充血,导致中药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使用中药对消化道疾病进行治疗时,应当避免食用大蒜。

药材的选择

中药材虽然大多数都是源于大自然中的动物、矿物和植物,但制药的完成还需要进行采收、贮存和加工炮制等流程,这会对中药质量的安全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购买中药材应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院,避免因药材质量出现问题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出现用药安全问题。

另外,在服用中药还要注意其他一些事项:(1)中药煎煮前不需要清洗,才可以更好地保留药效;(2)用冷水煎煮;(3)服药时间根据药物的不同有所差异,如滋补类药物应在饭前空腹服用,对消化道产生刺激的药物应饭后服用;(4)服用中药不可加糖,以免改变药物的药性,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