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的注意事项
作者: 刘洋临床上,微生物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在内的生物群体。具体来说,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微生物体积非常小,需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微生物与人类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长期寄居人体的微生物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这种平衡会被打破,进而引发疾病。微生物种类繁多,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若在没有检验的情况下随意使用抗生素,不仅于健康无益,甚至会产生超级耐药菌,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微生物检验是临床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步骤,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微生物检验的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有严格流程设置,必须按照步骤依次进行。若当中某个过程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检验结果,进而影响医生的诊断。微生物检验共有五个环节,依次是采集样本、镜检、分离培养、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除了有严格的操作标准,对操作人员、检验环境及所用物品也有明确要求。
操作人员
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实验室认可的资质及相关检测工作经验,可以正确完成所有检验步骤,确保检验结果客观准确。操作人员在检验前,需要先洗手并消毒,最大程度减少手部微生物对样本的影响。人体在呼吸时,如果呼出的气体接触到了样本,微生物可能会附着在上面,因此要装备齐全的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到样本。进入无菌室前,应在缓冲间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进入无菌室后,尽量减少走动,避免空气流动。操作人员是决定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只有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检验结果而导致的诊断错误、用药不当等问题。
检验环境
微生物检验对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都有严格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能顺利开展检验工作。微生物检验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主要是考虑到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会影响样本,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非常多,包括温度、湿度、酸碱度、含氧量、渗透压、辐射等。若是多种因素同时起作用,将会严重影响微生物的存活。检验室最好配置有通排风系统的恒温恒湿无菌间,在无菌室操作可以避免样本受到环境污染。检验前要关闭窗户和空调,在空气中喷洒酒精进行消毒,还可以使用紫外灯对房间进行杀菌。微生物检验对环境的要求只能通过技术手段达成,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调节环境,在减少干扰因素和微生物存活之间取得平衡。
仪器设备
微生物检验所使用到的仪器设备很多。净化工作台是一种局部层流装置,能在局部形成高洁度的工作环境,由工作台、过滤器、风机、静压箱和支撑体等部分组成。超净工作台要定期清洁过滤器,按时更换,每次检验前使用75%酒精对工作台内部进行清洁,提前打开紫外灯进行杀菌。除了最基本的净化工作台,还有电泳仪、紫外分析仪、核酸提取仪、酶标仪、PCR仪、均质仪、超声波清洗机、离心机、冻干机、超纯水机、超低温冰箱、药品冷藏箱、生化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厌氧培养箱,以及各种罐、器、锅、计等。接种针、玻璃器皿等物品一般采用干热灭菌,需要控制时间,时间太短灭菌不彻底,时间过长玻璃器皿易出现裂纹。取样筐、取样勺、取样袋、电子秤等在使用前需要用75%酒精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清理干净物品表面的附着物。在开展微生物检验前,需要将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消毒,确保样本在检验过程中不会受到污染,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样本采集和保存
微生物样本根据检验需要进行采取,有尿液、粪便、痰液、肺泡灌洗液、积液、脑脊液、伤口分泌物、咽拭子等。取样一定要有代表性,不同样本对采集和留存都有不同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检验样本的标准进行。血液样本应在两个不同部位采取,尿液样本要选择中段尿,粪便样本尽量留取带黏液、脓血,痰液样本要选在肺深部咳嗽出来的。取样完毕应立即放入净化工作台,并用紫外灯照射消毒,避免表面被污染。样本的保存由微生物的特征决定。大部分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在25℃~37℃,且生长随着温度上升加快。但超过最适生长温度将会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受到高温影响后,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坏。酸碱度会影响酶活性、细胞膜温度性及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将酸碱度调节到合适的范围,才能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
微生物培养
微生物要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必须充分灭菌,确保没有被其他菌群污染,不会影响样本的存活。配制培养基是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决定,遵循先配制、先使用的原则,尽量缩短放置时间。每次配制培养基需要注意是否在保质期内,检查瓶口密封性,只有未变质才能使用。配制培养基一定要精确称量每一种物质,确保都符合标准。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及时在恒压下,有充足时间进行灭菌。已灭菌的培养基要在冰箱保存,虽然理论上保存一周,但最好在3 d内使用。
结语
微生物检验对环境、人员和物品都有严格要求,所有操作过程都要按照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