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防治
作者: 饶论文冠心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心绞痛,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猝死。因此,加强对心绞痛的认识,对维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因为心肌供血供氧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常见诱因有身体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受惊吓和寒冷等。多表现为胸部闷痛、压榨性疼痛,或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感,可向左上肢尺侧,甚至颈部延伸,稍作休息缓解或舌下服用硝酸甘油后几分钟症状即可减轻。心绞痛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行动障碍,且发作时间不固定,对睡眠质量有很大影响。另外,不少心绞痛患者不敢运动,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两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都不一样。稳定型心绞痛往往出现在活动或情绪波动后,所以又叫劳力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通常在休息时出现。具体诱因如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导致胸痛的最重要因素。冠状动脉是一条重要的心脏血管,心脏的全部血液都要经过这里。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使心肌缺血、缺氧,并分泌乳酸,从而刺激神经末梢,诱发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有两种:(1)主动脉闭锁不完全,进入冠状动脉时供血减少,造成血液供应不足。(2)脂质在血管中沉积并形成斑块,血管内腔缩小,导致血液供应下降。
情绪激动
当人处在极度悲伤、兴奋的时候,会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提高心脏的氧气消耗,降低血液供应,进而引起心绞痛。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容易引起心绞痛,是因为吃得太多,胃肠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时间来消化,流入胃部的血液变多,增加心脏负荷,引起心肌供血不足。
过度劳累
劳累过度是引起心绞痛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长期超负荷工作、熬夜等。另外,剧烈的运动,如登山、长跑等,会引起心脏跳动频率加快,这时心脏会承受更大的压力,氧气消耗也会提高,并引起心绞痛。但这种心绞痛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可以缓解。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也会导致心绞痛发作。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1)心动过速,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型心房颤动等。特别冠心病患者,心动过速会导致急性心绞痛。(2)心动过缓,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心脏有效的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反复发作。
吸烟喝酒
抽烟会减少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提高心脏血管的敏感度,即便有轻微刺激,也会导致血管痉挛,诱发心绞痛。此外,过量饮酒会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使得心跳加速,引发心脏缺血、缺氧。
喝水太少
如果平常饮水太少,血液会因变得黏稠而流动减慢,增加心脏负荷,引起心绞痛。
生活因素
寒冷刺激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多,造成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心肌负荷加重、耗氧量增加,从而容易引起心绞痛发作。此外,在用力排便时,会出现腹内压和心内压突然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心绞痛的治疗
治疗心绞痛的方法可分为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现象,防止血栓形成,并按患者发病时的不同表现和危险程度进行分层治疗。
一般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一旦发作,马上要放下手头的事休息,症状大多会慢慢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减少引起心绞痛的各种原因。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应马上坐下或躺下,平稳情绪,可使用少量的镇定剂。对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危险症状的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并监测氧含量,治疗可能导致心脏缺氧的疾病。
药物治疗
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药物。如心绞痛突发,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是临床上首选药物。稳定型心绞痛,缓解病症的药物有β受体拮抗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等。用于防止心肌梗死、提高预后的药物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服用稳定型心绞痛同样的药物,并在此基础上接受抗凝治疗,常见抗凝药物有低分子肝素、比伐卢定等。
手术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冠状动脉搭桥(CABG)是利用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作旁路移植,可提高缺血性心肌的血液供给。
如何预防心绞痛发作
改变饮食习惯
长期大量食用食盐会导致血压升高,损伤血管壁,建议心绞痛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 g。减少脂肪的摄入,因为脂肪过多会使血液黏度升高,并引发高脂血症,建议尽量少吃动物油,可用植物油代替,且每天食用的油总量不超过5~8茶匙。多吃富含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蔬菜、水果、杂粮等。多吃能软化血管的食物,如大蒜、洋葱、大枣等。不要食用辛辣、不易消化的食品。注意少食多餐,保证营养均衡。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血压和血脂,维持正常体重,减少糖类的摄入,治疗糖尿病。
改善生活方式
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加强锻炼等。
结语
综上所述,大家要正确认识心绞痛病因,时刻保持警惕,出现胸痛等症状要及时休息,并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如症状没有缓解,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