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

作者: 韩荣丽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致残率、致死率高,且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本文主要围绕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相关知识科普。

认识急性心肌梗死

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较多且复杂,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排血量骤降和心肌需血需氧量猛增。上述病因的发生与患者心肌病变、突发休克或情绪过于激动密切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一系列典型病症表现。

疼痛

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主要以心前区及胸背部疼痛为主,突然发生,多无明显诱因,可伴有明显的濒死感,持续时间较长,可达半小时甚至数小时。

休克

虽然疼痛严重时可引起休克,但休克本身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病症表现之一。有关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20%会出现休克。此时,患者血压骤降,面色苍白、全身湿冷、脉搏微弱。

心律失常

有研究显示,大约95%以上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通常会在发病24 h内出现,如若不及时诊治,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因心率过速或心室颤动死亡。

心力衰竭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保证各项器官有效运转,而一旦发生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水平将大幅下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心力衰竭为左心衰竭,好发于患病后一周内。此时,患者会出现呼吸不畅问题,无法平卧,可伴有咳嗽。

全身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普遍会出现发热、乏力、血象升高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开展专业的检查,完成疾病诊断,并接受科学有效的救治措施,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加快病情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

监护和一般治疗

(1)对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开展系统化监护,严格检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心率与呼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局部心肌缺血坏死,血液循环存在一定障碍,因此要至少绝对卧床休息1周。从第2周开始,可以坐在椅子上进餐、洗漱。若病情严重,延长休养时间。在2周后,根据恢复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开展康复锻炼,以慢走为主,进而逐渐促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情况,为保证其体内血氧平衡,要及时进行吸氧治疗。需注意的是,在吸氧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与恢复情况,开展间断或持续吸氧。

(4)由于发病突然、生活质量下滑,以及出于对预后的担忧,不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将直接影响治疗的依从性。为此,应为患者开展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

对症治疗

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表现,开展对症治疗,可加快病情转归,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疼痛的对症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出现疼痛时,会产生严重的不适感。此时可提供相关镇痛药物以及硝酸甘油等,以尽快缓解疼痛。用药期间需严格观察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变化,预防血压骤降、心率过速等问题。

心律失常的对症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出现以下问题,需要及时救治:(1)频发的室性早搏,即室性早搏数量≥5次/min;(2)3个以上连续出现的短阵室速;(3)多源性室早。

休克的对症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休克的原因较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具体分析,再予以对症治疗。

心力衰竭的对症治疗

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心力衰竭程度,提供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应避免使用洋地黄,因为无法取得确切疗效;右心室梗死患者则应控制使用利尿剂。

再灌注治疗

所谓再灌注治疗,是指采用药物或手术的方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主要包括药物溶栓治疗、介入疗法以及冠脉搭桥手术。

溶栓治疗

指通过静脉滴注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从而达到相关梗死血管再通的目的。此方法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后12 h内,费用相对较低、无创,但血管再通率稍低,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

介入疗法

指利用局部血管穿刺的方法,将球囊导管送入狭窄或闭塞的心脏血管。通过体外加压,血管内的球囊会膨胀,从而撑开狭窄的血管壁。同时,还可以送入支架导管释放支架,即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

冠脉搭桥手术

指从身体当中取一段血管,通过这个血管从主动脉或者从动脉的分支来跨过冠脉狭窄的部位,从而引入一个新的血管到心脏里面。通过这样一个搭桥,缺血缺氧的心肌就有了一个新的供应血管。

常规药物治疗

无论患者采用介入疗法还是冠脉搭桥手术,均应同时开展药物治疗。而对于年龄较大、无法承受手术损伤的老年患者,也应将药物治疗作为首选。通过药物治疗,能够切实控制病情发展,预防病情加重,且对预防相关并发症也有一定效果。主要几类药物如下:(1)抗血小板、抗凝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低分子肝素等。(2)稳定斑块的药物,主要是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3)扩冠的药物,常用的有单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地尔等。(4)减慢心率、减低心肌耗氧的药物,主要有酒石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5)抑制心脏重塑的药物,主要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厄贝沙坦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根据医嘱服药,且在病情得以控制后,还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确定是否更换药物或增减药物量。一定不要擅自增减药物或停药,这极不利于控制病情。

结语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性极大,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病情加重,患者死亡风险将明显增加。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积极就医,接受科学有效的救治,避免严重的并发症。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只要在发病早期接受治疗,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改善病情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