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护理要点
作者: 年桂红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广泛应用,对肝组织病变的诊断和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核磁共振检查肝癌的原理
MRI无放射性辐射,可从多个方位进行成像。新型的MRI已经克服了早期成像速度太慢的缺点,场强提高到1.5~2.0T,使得多种新的成像技术如梯度回波序列及波谱分析等得以实现,加上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的应用,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临床统计发现,小于1 cm的病灶检出率为55%、1~2 cm为70%、2~3 cm达82%。MRI能清晰显示肝内血管和胆管结构,对了解肿瘤与肝内血管胆管的关系有很大帮助。MRI还能较好地显示肝脏和肝癌组织的内部结构,对评估各种治疗效果有很大帮助,如经皮瘤内酒精注射术、射频消融术或微波固化术后,肿瘤坏死在T2期显示为均匀的低信号。如果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则常常提示治疗后坏死不完全。MRI易发现位于肝表面CT难以检测到的小肝癌,对肝内小转移灶的敏感性亦颇高,但肝左叶边缘受心脏及主动脉搏动的影响而小肝癌检出率与CT相差不大。
肝脏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护理应用
检查前仔细询问
做检查前,护理人员要仔细查体,包括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血压变化过大,生命体征不稳定,重要器官受损,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要询问患者有没有药物过敏史,是否有假牙、心脏起搏器或支架等金属物品;帮助患者取下金属物品,以防影响检查结果;备好应急药品,以便能及时应对可能的对比剂过敏反应。患者在体检前6 h内不能进食,在检查前可以将尿排出。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静脉穿刺的位置要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注意静脉窦、静脉的分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桡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在选定了穿刺点后,要对穿刺点和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并在穿刺结束后进行缝合。此外,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面部潮红、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往往因担心身体状况、不熟悉医院环境和检验流程,加上核磁共振检查耗时长、设备噪声大、设备储藏室狭窄等因素,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此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这是顺利完成检查的关键。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心理护理措施:(1)耐心细致给患者讲解核磁共振检查相关知识,如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让患者有心理准备。(2)对有明显紧张感的患者,要多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如患者对病情焦虑,要多安抚。(3)对比剂副作用虽罕见,但仍不可忽视。因此,护理人员要如实告知患者,以免日后发生纠纷。(4)对配合度不好的患者进行指导时,可请家属协助。
指导患者均匀呼吸
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准确掌握呼吸节律对成像的清晰度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呼吸运动不当,可引起伪影,使得病变的影像变得模糊不清,妨碍医生正确诊断。在接受检查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耐心指导,保证呼吸和吸气过程的平稳。在呼气结束时,要屏息15~20 s,每次屏息的间隔不能太大。护理人员可以进行示范教学,观察患者呼吸掌握情况。
肝脏核磁共振增强检查问题须知
检查前注意事项
在进行肝脏增强核磁共振检查前,需禁食4 h、避免身体带有金属类物质等。
肝脏是消化类器官,如果在肝脏增强核磁共振检查前4 h内进食,可能会出现腹腔内气体堆积,从而影响检查结果,导致误诊。所以患者在检查前几天,饮食宜清淡,尽量吃流食;检查前4 h禁食禁饮。
肝脏增强核磁共振检查需要将患者放在磁场内,一旦身体带有金属类物质,可能会受磁力影响,干扰肝脏增强核磁共振影像,影响检查结果。患者在做肝脏增强核磁共振检查前,应摘除所有金属类物质。
检查时与呼吸配合的相关性
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观察呼吸配合对肝功能的影响,发现患者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作用下,ALP、GGT等指标会随之增高或下降,导致检查结果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这说明了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呼吸协作的重要性。还有研究表明,肝脏机能异常的患者,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会出现高热、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贫血等,而呼吸频率低于10次/分,有可能是胸膜炎、颅内压增高等。因此,欧美国家往往会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以提高肝脏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诊断有效率,但就国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呼吸护理配合情况来看,有关资料和文献资料还比较缺乏。
检查前后的护理宣教
核磁共振设备本身的因素,如噪声、对比剂、操作技术、仪器设备的质量,都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核磁共振增强检查前,要准确掌握核磁共振的各项指标,降低各种副作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临床诊断环境。另外,在做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前,应做好患者的相关教育,如简单介绍核磁共振的优点、检查时间等,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在检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噪音,可为不能耐受的患者提供带降噪耳塞,减少噪音干扰。
结语
总之,对肝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主要是对于彩超或者CT出现异常的肝内病变做进一步明确。肝脏核磁共振对肝内胆管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可通过胆管水成像观察胆管扩张的程度,结石的数目、部位,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等;并能进一步明确肝内占位性病变的部位、性质等,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需提醒,肝脏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诊断效果往往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必须做好检查前后的护理工作,从而保证诊断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