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及早发现胃癌

作者: 常绪生 詹璐 韩江博 印慨

胃癌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可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进展期(中晚期)胃癌。胃癌发生早期阶段一般无明显症状,主要为嗳气、食欲减退、上腹不适、隐痛、泛酸、轻度贫血等,部分症状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症状相似。部分患者在发现自身不适后,服用抗溃疡、止痛药,或在调节饮食后会得到一定缓解,往往易被忽视,导致疾病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伴随病情不断进展,症状会逐步凸显,出现消瘦、贫血、上腹疼痛、食欲不振等。在癌转移后期,还会有腹部肿块、淋巴结肿大、腹水、黑便、营养不良等,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而,充分了解胃癌早期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十分关键。

胃癌早期的症状

胃癌发生早期,随着病情不断进展,胃及全身状况会逐步发生变化。这一阶段出现的症状一般无特异性,往往长时间存在,但也时隐时现,如恶心、上腹胀痛、隐痛、钝痛、食欲不振、消瘦、恶心、嗳气等。少部分溃疡型早期胃癌患者会出现溃疡样症状,如反酸、节律性腹痛等,经内科治疗后能得以缓解。部分患者由于某些胃部良性病变与胃癌共存,且良性病变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更易导致患者忽视恶性病变,延误诊断时机。另外,少数早期胃癌患者会出现黑便、呕血、吞咽困难等症状。以下主要就早期胃癌的常见症状介绍如下:

上腹不适

为胃癌初发症状之一,类似消化不良,如腹痛发生后,开始时较为轻微,无规律,进食后难以缓解,并逐步加重,可为钝痛、隐痛。少数患者会出现节律性腹痛,特别是胃窦胃癌的疼痛更为显著,但在进食或服药后,症状能得到缓解。老年胃癌患者痛觉多较为迟钝,以腹胀为主诉。上腹不适发生后,往往不受患者重视,就诊时也常被误认为是胃炎或溃疡病,因而针对中老年或胃癌高危人群,需进一步检查,防范漏诊。

患者既往无胃病史,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不适或疼痛,治疗无效,需警惕胃癌;既往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近期上腹痛规律性改变,且病情加重,或症状缓解后短时间又发作,也需要警惕胃癌可能,及时予以进一步检查。

食欲不振或减退

食欲不振或减退为胃癌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会因进食过多出现腹痛、腹胀而减少进食,引发消瘦。

进展期胃癌的症状

胃癌病变从浅到深、从小到大,是一个从无转移到有转移出现的渐进过程,因而早期、进展期、晚期胃癌间并无显著界限,且各期间的症状有较大的交叉。比如部分患者虽已处于进展期,但无典型症状;有些尽管早期,但已有典型症状出现;也有部分患者在进入晚期后,因合并症或器官转移症状而就诊。结合现有临床资料,进展期胃癌表现通常有如下表现:

腹痛

在胃癌病灶不断发展扩大下,特别在浸润穿透浆膜,对胰腺或横结肠系膜产生侵犯时,极易引发持续性剧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极少部分癌性溃疡穿孔患者还会出现腹部剧痛、腹膜刺激征象。

恶心呕吐

在胃癌早期也可发生。若为胃窦部癌,还会引发幽门梗阻。

食欲减退、消瘦

因癌症的消耗,患者日益出现乏力、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且病症可呈进行性加重。

呕血、黑便

在癌肿表面有溃疡形成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呕血、黑便。部分胃癌患者会出现经常性的少量出血,多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部分情况下会有间断性黑便;也有部分患者因大量呕血而就诊。

腹泻

腹泻的发生可能与胃酸过低有关,表现为大便糊状。晚期病变累及结肠时,会引发腹泻、便血等。

下咽困难

伴随癌肿不断长大,可引发梗阻,导致患者进食难以下咽。

引发胃癌的不良因素

患有癌前病变的群体

癌前病变主要指伴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以息肉直径>2 cm,多发且基底较宽者癌变风险最高)、胃部分切除者、巨大胃黏膜肥厚症等。此外,在胃镜活检病理结果显示为异形增生(不典型增生)、大肠型肠化生等的患者,也存在较高的癌变风险。

饮食不健康

如吃饭快速、饮食不规律、喜食高盐或热烫食物、喜食隔夜菜、腌制食物、烧烤等食物,均会增加胃癌发生风险。

长时间吸烟酗酒

酒精会导致黏膜细胞改变,进而引发癌变;吸烟也是较强的胃癌风险因素之一,尤其对于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者,发病概率相对更高。

情绪不佳

长时间处于孤独、抑郁、自责、憎恨、自卑、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下,也会增加疾病发生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多项研究显示,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关联。

某些特殊职业

长时间暴露在石棉、硫酸尘雾、除草剂、铅中,或金属行业从业者,具有较高的胃癌发生风险。

地质、水质中含有有害物质

若生活的区域地质为高火山岩,以及土壤镍、硒、钴等含量较高,也会增加胃癌罹患风险。其中,火山岩的苯并芘含量较高,泥炭中含有较多的有机氮等亚硝胺前体,易导致胃黏膜受损,增加胃癌发生风险。

生活习惯不良

除了上述因素外,长时间熬夜、高负荷工作、睡眠质量不佳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增加多种疾病发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胃癌发病率。尤其是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当注意。

胃癌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对其确切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为有效规避胃癌的发生,需要积极开展二级预防。从一级预防(病因预防)角度来说,需尽可能控制或避免已知可疑致癌因素,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或熏制食物,节制烟酒,不暴饮暴食,防止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发生。注意根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针对长时间治疗无效的溃疡或较大息肉(>2.0cm),需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适度开展体育锻炼,以强化体质,提升机体抗病能力。从二级预防角度来说,注重发现自然人群中的易感个体,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