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有效率分析
作者: 侯开娟
摘要:目的 探讨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依照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实施来那度胺治疗,观察组实施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理指标、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的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CD3+、CD4+、CD4+/CD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0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来那度胺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来那度胺;地塞米松;临床有效率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中,多发性骨髓瘤发生率高达10%,临床并不罕见[1]。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克隆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增殖是该病的主要特征,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缓解症状。但长时间化疗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需针对性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控制病情[2]。
来那度胺属于4-氨基-戊二酰基衍生物,为全新的免疫调节剂,是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首选治疗方案,功效在于激活免疫效应细胞,调节免疫功能,对白介素-2的刺激作用高出沙利度胺50~100倍[3]。同时,来那度胺可强化对TNF细胞作用的抑制,刺激T细胞增殖活力,阻碍骨髓瘤细胞DNA的合成,但是单一使用疗效欠佳,需要与其他药物配伍,强化治疗效果,保障治疗安全性[4]。本研究旨在探讨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依照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39±2.17)岁;病程2~14个月,平均病程(8.13±0.47)个月。观察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1.28±2.13)岁;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8.84±0.37)个月。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确诊多发性骨髓瘤;预计生存期≥3个月;入组前未经相关治疗。排除标准:伴其他核心脏器病变;存在研究用药禁忌;沟通障碍。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于化疗第1、4、8、11天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皮下注射,每21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来那度胺治疗,来那度胺胶囊早期剂量每次25 mg,1次/d,连续治疗21 d,休息7 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可空腹、伴食物服用,不可咀嚼、破坏、打开胶囊,需以水吞服。观察组给予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来那度胺参照对照组;地塞米松在化疗周期的第1、8、15、22天口服,每次40 mg,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显效,FLC比率正常,骨髓中浆细胞比例<5%,软组织浆细胞瘤消失,尿与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阴性;有效,24 h尿M蛋白减少90%以上,血清M蛋白减少50%以上,浆细胞瘤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转归;无效,上述均未涉及。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2)生理指标: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沉。(3)疼痛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组间疼痛情况,分值越低疼痛越轻。(4)免疫功能:治疗前后取外周血,测定CD3+、CD4+、CD4+/CD8+。(5)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06%(P<0.05)。见表5。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临床发病概率较高。B淋巴细胞大量恶性增殖,且释放免疫球蛋白是该病的病理机制,病因复杂,受遗传、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5]。同时,多发性骨髓瘤主要侵犯老年人群,此类患者机体功能退化,免疫力较低,身体素质较差,从而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临床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多进行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药物治疗,但是各种治疗方案均存在不同的局限性[6]。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化疗对人体损伤较大,同时非常考验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虽然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医疗机构资质制约、患者体能状况不佳、经济条件受限,且不能根治,限制了临床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知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保证治疗安全性。来那度胺属于沙利度胺衍生类药物,具有相近的药理机制,但来那度胺的安全系数更高,药毒性更低。同时,来那度胺对肿瘤疾病有理想的抵抗效果,能够对患者免疫功能进行调节,激活免疫细胞,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免疫作用,通过释放抗肿瘤细胞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与繁殖,从而延缓疾病恶化速度,达到理想的治疗果。地塞米松在治疗过程中可强化来那度胺的治疗效果,同时辅助降低药毒性,保证用药安全性[7]。使用地塞米松还可提升患者的耐受阈值,减轻机体刺激与应激代偿反应,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确保患者生命安全。观察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沉)与各项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可知,来那度胺与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助于减轻患者疾病症状,延缓病情恶化,延长患者生命周期。
综上所述,来那度胺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权钢,白波,马梁明,等.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56表达与以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为基础方案诱导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11):821-825.
[2] 陈瑜,陶石,胡敏,等.低剂量来那度胺联合PCD、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与毒副反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20):4962-4965.
[3] 许伟,丁现超.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2,20(10):44-48.
[4] 冯丽倩,王友君,李栋梁,等.多柔比星脂质体分别联合来那度胺、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师,2022,25(9):1571-1575.
[5] 黄丹,朱元元,肖悦,等.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与来那度胺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成本-效用分析[J].中国药房,2022,33(16):2001-2005,2011.
[6] 许婧钰,严文强,樊慧守,等.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30): 2338- 2344.
[7] 何晴.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不符合移植条件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30):2356-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