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和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比较分析
作者: 陈旭
摘要:目的 研究对比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和钼靶X线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以2021年3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女性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均实施钼靶X线(对照组)、超声诊断(观察组),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 观察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诊率、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灵敏度较高,能够减少误诊及漏诊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超声;漏诊;乳腺癌;钼靶X线
乳腺癌病因尚未明确,但研究发现此病与闭经晚、家族史等因素相关,一般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当中,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未及时治疗会对其生命造成一定影响[1]。现阶段,临床一般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帮助其实现肿瘤病灶切除,能够使患者远期生存力提高,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都产生严重打击,会使其自信心降低,产生不良情绪,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早期诊断对挽救患者生命健康具备重要意义,钼靶X线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乳腺导管内的结构,并对于疾病种类进行明确,但微小病灶漏诊率相对较高[2]。近几年,伴随超声技术逐步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过程中具备一定优势,具有简单、无创等特点。本研究旨在对比钼靶X线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3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女性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均实施钼靶X线(实验组)、超声诊断(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0.91±1.55)岁。
纳入标准:存在乳房肿胀、溢液、扪及肿物;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损害、精神障碍。
1.2 方法
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利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迈瑞DC-8)检测,设置探头频率为6.0-12.0 MHz。应保持仰卧位,使患者进行双臂高举放在头后,使其两侧腋窝、乳腺、锁骨上窝区域充分暴露,并针对于患者的两侧乳腺进行扫查,针对于具备疑似病变的部位采取多轴面扫查,对于病灶组织有无钙化、衰减进行观察,并观察其大小、形态情况,并进行图像保存。同时,应对患者的双侧腋下进行扫查,对其淋巴结有无肿大,病灶周边、数量、内部血流形态、分布情况展开观察。X线钼靶检查:对患者进行头足位(CC位)、乳腺行内外斜位(MLO位)常规检查,必要时应为患者保持侧位(ML)检查,同时需要依据曝光条件、自动密度转换乳腺厚度实施参数选择。
乳腺癌诊断标准: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无包膜,内部密度不均匀,界限不清,内部存在液化、钙化。
1.3 观察指标
特异度=R/(B+R)×100%;准确率=K+R /(K+B+Q+R)×100%;漏诊率=Q(K+Q)×100%,阳性预测值=K /(K+B)×100%,灵敏度=K / (K+Q)×100%,诊断符合率=(K+R) / (K+B+Q+R)×100%,误诊率=B /(B+R)×100%,阴性预测值=R /(Q+R)×100%。其中K为真阳性、B为假阳性,Q为假阴性、R为真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乳腺癌检查结果分析
82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乳腺癌阳性72例,占比87.80%。见表1。
2.2 两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比较
实验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
实验组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误诊率、漏诊率比较
实验组误诊率、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乳腺癌属于妇女相对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乳腺癌病灶一般在乳腺癌上皮组织当中,男女均具备乳腺癌患癌风险。女性患者不典型症状产生在乳腺癌患者发病早期,此时外观上肉眼可观察乳腺不具备异常病情,一般较为轻微,其发展到严重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症状明显产生,患者乳腺癌病情不断进入到中晚期,此时对于乳腺癌病情控制的有效手段较少,如患者属于恶性肿瘤病变,其产生远处转移风险较高[3~4]。针对女性乳腺癌患者采取超声检查技术的意愿更高,使推广应用超声技术的阻力降低。伴随超声技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大量的检查需求使超声检查技术明显提升。因此,超声技术在乳腺癌患者群体当中,其临床检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受众人群直接会相互影响。
现阶段,医学界针对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获得共识,其中发现超声诊断技术能够结合生物学对乳腺癌病理分型实现准确判断。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属于乳腺癌超声诊断的重要基础,二维超声图像诊断能够对于人体乳腺组织的断层图像清晰观察,并观察到周围组织、乳腺组织的动态变化。二维超声影像当中能够针对乳腺癌病灶边界进行观察,针对病灶大小展开分析,依据乳腺癌的病灶特点借助二维超声可发现微小钙化病灶,表示患者存在癌变风险。萤火虫成像技术辅助可提高二维超声影像学诊断精确度,可提高对年龄50岁以上的乳腺癌高危发病人群的诊断价值。基层医院可引进这种技术,为患者应用高频探头实现二维实验组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整体诊断准确率。
多普勒超声技术可细分为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及频谱多普勒。多普勒超声技术又被称作三维超声技术,接受过孕期检查的女性针对多普勒超声技术较为熟悉。孕中期、孕晚期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排畸,多普勒超声技术在临床推广中具备一定的受众基础,临床患者对于此种技术的接受程度较高[5~7]。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针对乳腺癌诊断,可通过病灶滋养血管生成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乳腺癌病灶内部以及周围组织的血流信号差异观察。针对病灶新生的血管数目进行评估,依据数据评估病灶的良性、恶性。恶性病变滋养血管数目相比良性较高,针对乳腺癌患者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发现穿入型、中央型属于相对常见的分布情况,二者混合情况常见恶性肿块表现为血流供应丰富,良性肿块与其相反。超声影像当中可观察到血流信号不够明显,为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可针对人体血流信号在细小血管以及低速状态下进行显示,其信号传输失真概率相对较高。乳腺癌肿瘤病灶一般需要在生物学行为相异,但血流信息会产生一定的重叠问题。此种情况发生后,影像检查结果会具备假阳性风险。因此,分析二维超声图以及其他影像学技术诊断联合诊断能够将上述问题有效解决,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准确率。
乳腺癌钼靶X线摄像检查被应用在疑似乳腺癌患者当中,检查过程中能够避免产生创伤,属于无创性检查技术,此种检查方式针对疑似乳腺癌患者相对友好,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费用较少,能够避免对患者产生检查经济压力。乳腺癌钼靶X线在微小钙化病灶方面有一定的敏感度,X线征象在诊断早期乳腺癌过程中较高的准确性,该征象为恶性征象。因此,建议患者解除此种征象后实施病理学检查,能够对于病灶良恶性性质进行确定。临床各类检查技术当中,需要提升钼靶X线摄影的缺陷重视性,如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哺乳期女性不提倡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方案,检查过程中会释放X线,人体接受辐射后生理机能会产生一定变化。因此,对存在生育需求以及未生育的疑似乳腺癌患者应利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乳腺癌X线检查存在一定缺陷。应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方案具备一定的假定性以及假阳性,针对良恶性病灶鉴别存在一定困难,对病灶的组织密度以及性质鉴别能力相对较弱。囊性病灶以及实性病灶会产生混淆,对于密度不高的病灶分辨率良好,钼靶X线检查方案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联合影像学检查方案,使其局限性打破,并为患者实施安全性较高的诊断检查方案。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诊率、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对于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临床诊断鉴别过程中为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较高,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莹华.乳腺癌的危害以及常用治疗方法[J].幸福家庭,2021(1):71.
[2] 孟广福.非钙化型乳腺癌乳腺钼靶X线诊断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6):151-152.
[3] 庄益,吴伟成,薛秋,等.比较分析超声和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6):122-123.
[4] 张丽.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乳腺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9):1424-1425.
[5] 刘隽悦,彭东,田艺,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乳腺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其诊断效能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4):111-113.
[6] 刘巧珍,唐英杰,崔志利,等.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不同分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7):4062-4064.
[7] 梁冬梅.超声和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