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统鉴定与新型鉴定法在中药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陈凤凤 杨金平
摘要:目的 对比中药传统鉴定法与新型鉴定法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以2021年4月~2022年5月在本服务中心接受中药治疗的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4例,对照组运用传统鉴定法,实验组运用新型鉴定法,比较两组药学服务效果满意度、中药鉴定过程持续时间、处方审核过程持续时间以及处方调剂过程持续时间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实验组药学服务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药鉴定过程持续时间、处方审核过程持续时间以及处方调剂过程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型鉴定法在中药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药物服务效果,缩短中药鉴定时间,提升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保障临床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中药;传统鉴定法;新型鉴定法;临床效果
伴随着中医事业的优质稳定发展,中药库房的管理正在逐渐成为各级医院药剂科室日常运作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方面。在各级医院围绕中药材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其通常需要依次实施采购环节、验收环节、加工环节、存储环节以及发放环节等,而针对优质鉴定技术方法的运用,则有助于控制保障中药材在采购环节和临床使用环节具备良好质量[1]。
当前,很多医院在采购中药材过程中选择运用网上公开招标采购模式,但是依然无法排除部分经营者,出于获取经济利益的考量角度,针对医院供应质量低劣的中药材。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中药材在进入医院仓库之前具备良好质量状态,发挥着极其关键且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2]。围绕中药材展开鉴定工作环节,主要需要关注中药材的真伪状态、基本品种、总体纯度、优良程度以及生产采收年份等,需要基于适当技术方法推进开展检验环节,且出具明确的检验报告文本材料。做好针对中药材的鉴定工作环节,有助于规避假冒伪劣中药材或者是质量低下中药材进入医院药品仓库,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总体安全性。本研究旨在对比中药传统鉴定法与新型鉴定法的应用效果差异,提升中药鉴定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4月~2022年5月在本服务中心接受中药治疗的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4例,对照组运用传统鉴定法,实验组运用新型鉴定法。对照组男48例,女46例;平均年龄(41.02±3.25)岁。实验组男49例,女45例,平均年龄(41.04±3.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鉴定法,重点围绕中药材的来源方面、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性状方面以及显微特征方面进行鉴别。围绕中药材进行来源鉴定,专业鉴定工作人员要具备植物学知识基础,主要鉴定中药植物的果实、茎以及根等部位。中药材基本性状主要鉴定形状、质地、色泽以及断面等,鉴定方法为眼看、鼻闻、水试、手摸以及口尝等。运用物理技术方法或化学技术方法鉴定中药材的物理化学性质,开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揭示中药材的化学物质组成结构。对中药材开展显微鉴别,首先需进行切片和研磨处理[3]。
实验组运用新型鉴定法,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分析、电脑图像分析、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光谱检测技术、色谱检测技术、差热分析技术等多种现代技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药学服务效果满意度、中药鉴定过程持续时间、处方审核过程持续时间、处方调剂过程持续时间。
(2)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主观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药学服务效果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药学服务效果满意度为97.87%(92/94),高于对照组的85.11%(80/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37,P<0.05。
2.2 两组中药鉴定过程持续时间、处方审核过程持续时间以及处方调剂过程持续时间比较
实验组中药鉴定过程持续时间为(7.17±0.22) min,短于对照组的(15.81±0.70) 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114.163,P<0.05)。实验组处方审核过程持续时间为(2.07±0.35)min,短于对照组的(3.77±0.22)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39.870,P<0.05)。实验组处方调剂过程持续时间为(23.56±4.82)s,短于对照组的(40.57±8.80)s,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16.437,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3讨论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物产繁盛,中药材种类繁多。中药材的主要特点有数量规模庞大、种类组成复杂,相同种类的中医药物制剂产地不同,其药效或药力表现也会展现出显著差别,给中药材鉴定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4~5]。
中医药物制剂传统鉴定主要围绕中医药物制剂产地来源、基本性状特征、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微观特征进行,运用显微镜设备进行鉴定的优势在于技术操作流程简单且便捷、鉴定工作流程耗时相对短暂等,利于推广普及运用[6~7]。但传统鉴定方法多依赖鉴定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及中医药物制剂相关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8]。在具体鉴定过程中,鉴定工作人员首先需通过观察外观判断被鉴定中药材的真伪,通常不使用专业仪器设备,存在盲目性特征,无法保证鉴定判断结果的准确性[9]。随后通过观察法、水试法以及火试法判定中药材的质量状态,了解中药材的形状、大小以及总体含水量[10]。传统鉴定技术方法对鉴定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工作经验要求较高,但现阶段很多医院的中药材鉴定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或能力不够,较难满足实际需求[11]。
新鉴定技术方法实现了对传统鉴定技术方法的有效补充、升级和充分优化。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技术处理后,其基本性状通常会发生显著改变,客观上会导致传统鉴定技术方法运用过程中出现明显差错。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逐渐革新,DNA鉴定、细胞生物学分析、电脑图像分析、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光谱检测技术、色谱检测技术、差热分析技术等现代技术方法逐步应用于中药材鉴定,能够有效缩短鉴定时间,提升鉴定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规避假冒伪劣中药制剂进入医院,保证临床用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2~13]。
本研究中,实验组药学服务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药鉴定过程持续时间、处方审核过程持续时间以及处方调剂过程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新型鉴定法在中药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药物服务效果,缩短中药鉴定时间,提升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保障临床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杰.中药饮片鉴定在中药库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光明中医,2019,34(7):1129-1131.
[2] 邸学,王添敏,翟延君,等.无线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6):29-31.
[3] 赵吉宇,靳丽梅,王玲波.基于成果导向下的高职类中药专业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诊改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22,43(1):57-59,62.
[4] 何君妃,王鑫昱.中药的传统鉴定与新型鉴定法在中药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3):129-130.
[5] 梁之桃,李丽媚,陈亮俊,等.应用数码图像精确描述性状特征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与展望[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3):631-636.
[6] 祝欣欣,雷伟龙.医院中药质量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2):174-175.
[7] 马杰.中药饮片鉴定在中药库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光明中医,2019,34(7):1129-1131.
[8] 赵方萍.中药库房管理中中药鉴定的作用分析[J].智慧健康,2019,5(3):55-57.
[9] 吴潍.加强中药房细节管理的基本对策与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0):198-202.
[10] 陈址坊.中药材鉴定在提高中药库房管理水平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6):150-151.
[11] 阎婷,袁久志,侯柏玲等.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29):156-157.
[12] 侯晓杰,吴珊珊,李玮.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20,37(4):87-89.
[13] 罗静.中药标本的数字化药检平台建设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5):2443-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