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准确性研究

作者: 曹连涛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准确性研究0

摘要:目的 观察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组2组、观察组各100例。对照1组进行干化学法尿常规检验,对照组2组进行尿沉渣法尿常规检验,观察组进行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尿常规检验,比较三组各检测结果及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化学尿蛋白、化学结晶、黏液丝、管型等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 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尿常规检验的诊断准确性优于单一检测方式。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法;尿沉渣法;临床准确性

泌尿系统疾病大多都需要通过尿常规检验来开展早期诊断工作,为后续疾病治疗方案、预后情况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1~2]。尿常规检验主要是对尿液的有形成分进行评估,属于能够判定机体健康程度的关键项目。尿液有形成分主要含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红细胞、白细胞的计数及化学尿蛋白、化学结晶、黏液丝、管型等,能够对患者是否产生血尿、炎性反应、肾脏疾病进行有效评估[3~4]。常见的尿常规检验方法有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等。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水平的不断发展,单独利用以上任一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检验需要,无法达到理想的诊断效果。因此,有学者提出[5~6],可以将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运用于尿常规检验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疾病的阳性检出率。通过使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能够弥补手工干化学试带、离心取尿沉渣的劣势,还能提升操作的简易性、可重复性,减少检测所用时间。本研究旨在观察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组2组、观察组各100例。对照1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82±4.77)岁。对照2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2.93±4.55)岁。观察组男59例、女44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2.69±4.37)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有齐全完善的临床资料;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排除标准:伴有重大精神疾病者;伴有认知功能异常者;无法正常进行沟通者;依从性、配合度极差者。

1.2 方法

对照1组进行干化学法尿常规检验:开展检验工作之前,采集患者中段尿液30 ml。将其放置于化学法反应试纸上开展干化学法检验工作,停留5 s即可。然后利用干化学分析仪(GEB-800尿干化学仪及尿11联干化学试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规范性操作,开展检验工作即可。最后,将得到的检验结果进行完善、详细的记录。阳性标准为,试纸条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以上”即判定为阳性。试纸条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为“+/+以上”即判定为阳性。

对照2组进行尿沉渣法尿常规检验:开展检验工作之前,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液30 ml,利用尿沉渣分析仪(希森美康UF-50Oi)开展检验工作。通过使用鞘流技术将尿液样本输送到流式细胞池,与层压技术进行配合处理,保障尿液样本持续处于平铺状况。然后展开尿液样本图纸的拍摄处理,利用APR自动离子识别软件、神经网络开展有形成分的分类处理即可。阳性标准为,检验结果显示红细胞超过7×109/L即判定为阳性;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超过10×109/L即判定为阳性。

观察组进行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尿常规检验工作:开展检验工作之前,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液60 ml,然后开展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尿常规检验工作,具体的检验步骤、阳性标准与对照1组、对照2组保持一致即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三组检测结果及阳性率:含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化学尿蛋白、化学结晶、黏液丝、管型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及阳性率。(2)比较三组尿常规结果及诊断准确性:即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三组的尿常规结果(阴性标准为颜色无浑浊,pH值为4.6~8.0,亚硝酸盐、胆红素、尿胆原、白细胞、蛋白质、红细胞、葡萄糖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未满足阴性标准即判定为阳性)及诊断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误诊率、漏诊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检测结果及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化学尿蛋白、化学结晶、黏液丝、管型等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见表1。

2.2 三组尿常规诊断准确性比较

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见表2。

3讨论

尿常规检验一种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十分常见的项目,大部分肾脏病变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蛋白尿、尿沉渣有形成分,部分患者会产生全身性病变、身体其他脏器病变的情况[7~8]。因此,在施行尿液变化疾病的临床诊断工作时,尿常规检验诊断价值较高。例如糖尿病、肝胆疾病、血液疾病等,都可以将尿常规检验结果作为客观评判依据。常用的尿常规检验方法有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干化学法可以利用干化学分析仪来检查患者的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原理为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能够改变尿多联试带的模块颜色,且其颜色深浅与尿液物质浓度有一定联系,但是尿液中部分成分、试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缺点[9~10]。尿沉渣法能够在显微镜下对尿液中的沉淀物进行观察,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在第一时间对泌尿系统出血、感染、阳性反应等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但是此检验形式要求临床操作医师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专业能力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诊断效果。

干化学法无法保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因为其检验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代谢物因素、药物因素等受到干扰,导致尿液颜色、性别产生改变,蛋白尿浓度提升,从而降低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产生假阳性、假阴性的概率较高[11~12]。尿液中的维生素C浓度也会升高,直接影响检测结果,使患者的尿葡萄糖、尿胆红素、尿硝酸盐均产生假阴性情况。当尿中产生肌红蛋白时,隐血检验工作容易出现假阳性情况,使用试纸检测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被影响。

尿沉渣法能够更加方便地观察尿沉渣物,可检测出细菌、寄生虫、结晶等,和干化学法比起来,其能够通过尿沉渣分析仪对各个角度进行拍照,分类有形成分,客观的判断异常现象的发生,诊断价值更高[13~14],但尿沉渣法检验结果受操作医师的专业能力、操作水平影响。虽然针对部分细胞图像进行识别时尿沉渣效果较好,但不能很好地识别复杂细胞、管型图像。当产生离心处理时,还可能会导致尿液红细胞破损,从而降低红细胞检验的准确度。可以发现,在单独利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时,两者均有一定的优势、劣势,难以达到理想的检验结果。因此,可以将两种方法联合运用于尿常规检验工作之中,使两者的优势均能充分发挥,还能互相弥补彼此的劣势。既能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又能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辅助,还能在后续治疗过程中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应用价值较高[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化学尿蛋白、化学结晶、黏液丝、管型等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

综上,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尿常规检验的诊断准确性优于单一检测方式。

参考文献

[1] 侯宗贤.分析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1):106-108.

[2] 谈宗明,石筱春.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9):111,113.

[3] 王晶晶,张维伦.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7):962-964.

[4] 张远.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0):235-237.

[5] 曹春芳,邓懋清,王凌.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9):159-160,180.

[6] 张新研.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6):132-133.

[7] 李剑峰.干化学法结合尿沉渣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3):208-210.

[8] 孙玉红.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甘肃科技纵横,2021,50(7):118-120.

[9] 杜馨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及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8):206-208.

[10] 林华.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8):175-177.

[11] 黄玉霞,曾连英,曹颖.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20,26(14):23-25.

[12] 张宣丽.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的价值和检出率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01):143-145.

[13] 王丽晶.尿常规检验时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115-116.

[14] 房娟娟.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122-123.

[15] 薛波.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117-1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