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王清华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关键词:胃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效果;手术
胃癌的发生与饮食、遗传、生活环境、癌前病变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具有发病迅速、起病隐匿等特点,侵袭性强,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延长,患者可出现消瘦、消化不良、体重下降、上腹痛等症状,甚至出现恶病质[1],临床常采用胃癌根治术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2]。近年来,加速康复理念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效果。快速康复外科(FTS)也称为术后加速康复(ERAS),是指以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目的,控制炎症,减少应激反应,并应用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依据且多学科参与的围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快速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主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男34例,女30例;平均年龄(48.34±4.19)岁。实验组男32例,女32例;平均年龄(39.17±4.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技术、手术病理诊断等确诊疾病;生存期为半年以上;资料齐全,具备手术适应证,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其他恶性肿瘤;药物过敏;依从性差。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术前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完善术前检查,制定手术方案;做好器械准备,包括逸思吻合器等,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依照无菌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关闭器术前口服清流素,术后开放饮食口服愈素乳清蛋白粉、愈素肽、愈素膳食纤维组件。
1.2.2 实验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1)术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心理指导,指导患者饮食,要求患者三餐定量、定时,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饮食;完善相关检查,做好肠道准备,术前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恒康正清,实施清洁肠道术。指导患者锻炼床上排便、有效咳痰、深呼吸等。由麻醉医师对患者麻醉风险进行评估,介绍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麻醉医师积极配合。
(2)术后:使患者保持平卧位,持续6 h,头偏向一侧。加强并发症预防管理,保持正确的体位状况,及时更换体位,观察患者受压部位是否存在异常,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确保骨骼突出部位交替受压,半卧及侧卧位时抬高床头分别在30°以下、30°左右,确保其稳定性,引导患者进行翻身运动,最佳间隔时间为2 h左右。患者清醒后,指导其进行适当被动运动,如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渐靠近,被动按摩患者的腓肠肌、股四头肌。患者在使用引流管过程中,密切关注检查引流管使用情况,出现脱出、阻塞、断裂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关注渗出液颜色、量。存在引流阻塞时,需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必要情况下可更换引流管,预防切口感染,结合引流液流量判断引流管拔除时间,一般3~5 d拔出,特殊患者可在1周后拔出。术后给予患者拍背咳痰、常规雾化吸入等,加强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指导患者日常饮食由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逐渐向正常食物过渡;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合理运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生存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估量表为HAMA量表、HAMD量表。生存质量使用SF-36量表综合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实验组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为(51.23±4.93)分,护理后为(89.83±4.32)分;对照组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为(51.82±4.52)分,护理后为(76.98±4.31)分。实验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3534,P<0.05。
3讨论
诱发胃癌的因素较多,如家族遗传、饮食结构等,胃癌极易出现转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胃癌的诊断金标准为病理活检,是一种有创操作。胃癌患者还可采用影像学技术、肿瘤标志物等诊断。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3]:(1)手术。主要适用于早期或中期患者,通过手术方式把肿瘤切除,达到根治的目的。(2)化疗。因为癌症包括胃癌都是全身性疾病,所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肿瘤,争取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对晚期患者来说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案。(3)放疗。和手术治疗一样为局部治疗方法,若患者无法实施手术治疗,可考虑放疗[4]。胃癌根治术为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术后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保障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传统护理时将患者疾病状态、生理需求视为重点,未重视心理需求,且护理方案不具有主动性。Henik Kehlet教授在2001年提出快速康复概念,以理解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变化作为基础,减少手术刺激,预防并发症[5]。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包含心理指导、健康指导、并发症预防管理、环境管理、设备管理等,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前采用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等方式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禁食时间缩短,促使手术创伤减少;同时强调了术前采用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等方式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禁食时间缩短,促使手术创伤减少,预防全身麻醉,且减少麻醉用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胃肠道功能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往往需进行肠道准备,如机械性肠道准备。若口服强泻药、灌肠,极易造成术前脱水加重,并引起机体电解质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手术风险。快速康复护理采用无原则禁食,改变长时间禁食方法,加强术前营养管理,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工作。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如感染,与手术操作、无菌技术等有关,患者发生感染后可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延长治疗时间。因此,临床应重视并发症的预防管理[7]。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以确保患者个人安全为前提,促进术后康复,增强护理满意度[8]。另外,医护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提高专业素质,熟练掌握术后感染病症表现,提高护理水平和病情观察能力[9~10]。本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胃癌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孙贺征,李威,王刚等.整合医疗视域下恶性肿瘤患者连续性护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6):85-87.
[2] 马艳飞,韩轮.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3,21(2):177-179,183.
[3] 李扬,年媛媛,孟宪梅.胃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现状[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22,14(2):113-118.
[4] 高佳锐,杨辉.探究奥美拉唑联合放疗对老年胃癌的治疗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0):27-28.
[5] 倪丹.外科快速康复在胃肠手术的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3):103-104.
[6] 刘海霞,李敏.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价值分析[J].健康之友,2021(7):218.
[7] 郑才锋,高永涛.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22,46(11):1771-1773.
[8] 王李坛,翁少文,吴云霞,等.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及住院时间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7):334-335,337.
[9] 王宗艳.探析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围术期护理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有效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9):362-364.
[10] 何泽民,蔡伟.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