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 王敏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征。方法 以2020年1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高血压疾病患者(n=56),观察组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n=56),全部接受心脏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LAD、LVDd及E/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VS、IV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特征。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高血压;心脏超声;临床诊断;心功能指标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之中[1]。高血压为慢性疾病,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的健康有较大影响。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生活习惯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趋于年轻化。目前,高血压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仅能通过各种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和治疗,无法做到根治。慢性高血压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长期存在且控制不佳,患者可出现心肌重构,还会引发一系列的恶性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心衰等,患者的生命也将面临着巨大威胁[2~3]。
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占50%~53%[4],以高血压为病因的患者占15%;高血压患者中39%易发生房颤。随着年龄增长,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生率也随之增高[5]。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可以通过压力变化及节律异常影响患者心肌结构,而压力负荷及异常的心脏跳动又会导致心肌重构,使得心肌结构发生变化,继而影响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严重者可导致不可恢复的心力衰竭[6]。因此,早期及时发现高血压及房颤对心脏结构的影响,并依据患者心脏结构变化情况予以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超声心动图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对心脏结构及功能有得天独厚的诊断优势,能实时、直观、动态地观测患者的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对心脏病变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可实现早期病变的检查。本研究旨在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1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无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35±2.68)岁。观察组男37例,女19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58±2.7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3次及以上血压测量值≥140/90 mmHg,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疾病至少1年;所有研究者均知情本试验,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慢性肾病、长期透析、内分泌疾病等继发性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及慢性心衰等;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等继发心肌肥厚的心肌病;有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瓣膜病变,二尖瓣、主动脉瓣各种病变继发的瓣膜狭窄及关闭不全;除房颤以外的各种心律失常病史。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机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Philips IE 33,探头为S5-1相控阵探头,将超声探头频率设定为2.5 MHz~3.5 MHz,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先于胸骨左缘3、4肋间取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前后径 (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并计算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比值,即IVSd/LVPWa。探头放于第5肋间心尖处获得心尖四腔心切面,脉冲多普勒模式下二尖瓣舒张期早期峰值速度(E 峰),组织多普勒模式下,分别测量二尖瓣瓣环内外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计算两者的比值,E/e’值的平均值。所得出的心脏超声影像图需交由2名影像学科室的专业医生评估,确保结果一致,若意见有分歧,还需再邀1名资深教授判断,直到意见统一、观点一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脏相关指标:LAD、LVDd、E/e’、IVS、IVSd。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脏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LAD、LVDd及E/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VS和IV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60岁后患高血压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患者多以6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7],随着血压的增高,患者心脏后负荷逐渐增大,当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下,左心室心肌会逐渐出现均匀增厚,使得心脏收缩功能亢进,随着疾病的进展,左心室收缩功能会在代偿减退后逐渐变大,心室壁厚度亦失代偿变薄,最终使得心肌收缩力度减弱,心脏功能减退。高血压的病因至今无明确解释,但高血压疾病本身是众多疾病发生的重要隐匿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脑卒中、心房颤动等。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6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高达2%,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房颤对心血管的危害更为严重,长期慢性心房快速而无序地颤动,首先会导致患者心房有效收缩功能逐渐减退至消失,进而导致心房主动泵血功能丧失,血流淤积心房弹性减退出现心房变大;其次,心房无序颤动也会导致心房内有效血流动减弱,心房及左心耳内血流瘀滞,慢性的血流沉积会继发心房血栓,好发于左心耳,而血栓脱落随主动脉漂流可造成各种动脉系统栓塞,导致血栓栓塞的缺血性脑梗死,甚至进一步诱发猝死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并尽早作出明确诊断,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与房颤常同时存在,二者关系密切。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是仅有其中一种病变患者的2~3倍,说明二者同时存在对患者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高血压和房颤之间的关系。Renate的研究发现脉压每增加20 mmHg,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24%,而脑卒中的发生率更是加倍[8]。引发房颤的多种原因中,高血压是最常见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发生新发房颤的风险是血压正常患者的1.8倍,而阵发性房颤患者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可能增加1.5倍。高血压患者由于心脏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之下,心肌细胞长期牵拉刺激RAAS系统激活,使得心房受到牵张,出现慢性炎症,继而出现心房纤维化,心肌重构结构改变,导致肌电活动受影响电重构易发生心房颤动。因此,全面了解高血压与房颤的关系及高效认识两者对心脏的影响,对患者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尽早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房颤极为重要。目前,心电图检查是检查心脏节律异常的重要检查方法,且可以明确房颤的金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单凭借静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这是因为心电图并不能明确患者发生房颤后的心脏结构影响及变化,而超声心动图则可以形象、动态、实时地观察心脏结构及功能情况,并且可以测量患者心脏大小及变化情况[9],从而快速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情况,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筛查有着重要作用。借助超声技术,能够及时判断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状况,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彩超之下也能及时鉴别心脏结构的变化情况,了解心脏血流流变学指标,疾病后续的治疗方案也可通过参考超声结果予以确定。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LAD、LVDd及E/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VS和IV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发生后,心房原有的电学和结构学特征发生改变,进而重构,早期表现为以电生理及离子通道为特征的电重构,后期则表现为心房肌和细胞外基质等的组织结构变化和重构。结构重构表现为心肌细胞退行性变化、润盘增宽及糖原颗粒替代肌纤维,使得肌间质发生变化,心脏回缩力减弱,心房增大,随后心室增大。同时,心室增大使得心肌细胞牵拉,心室壁较对照组更早变薄,心脏整体结构受到影响。功能方面,由于左房有效功能消失,心房扩大,二尖瓣环受牵拉瓣环扩大,二尖瓣瓣环活动幅度受影响,表现为组织多普勒下二尖瓣室间隔及游离壁瓣环位移幅度减弱,心脏舒张功能减退,E/e’观察组较对照组增高,因此观察组舒张功能较对照组减退。由此可见,通过心脏超声相关指标,可以更敏锐地识别房颤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且可以及时区分有无阵发性房颤的影响。
上述结果表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更易出现心脏增大,进而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发生进一步减退。因此,可将相关指标用于判断患者病情和心脏结构变化的重要参考,最终结合其他的检查结果予以精细化理解和分类,以实现对患者的针对性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有效性。因此,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心脏超声检查,可及时了解疾病对于患者心脏的影响,便于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从而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及精细化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特征。
参考文献
[1] 葛乃红.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诊断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197-198.
[2] 林丽玲,余火标,郑小云.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6):32-34.
[3] 马建敏.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临床特征[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7):32-33.
[4] 陈远瞩.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5):184-185.
[5] 薛春伟.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0):119,121.
[6] 于翠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1,29(24):138-139.
[7] 江红叶,徐云峰,欧阳林峰,等.心脏超声检查在诊断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4):204-205.
[8] 何雪梅.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特征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2):62-63.
[9] 陈燕娜,曾秀芳,卢敏儿.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