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个性化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

作者: 吴双

综合个性化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0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个性化护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5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8例,实验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综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心理情况、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SDS评分、BRM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MMSE评分、SE-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还可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综合个性化护理;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精神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以躁狂、抑郁为主要特征,其漏诊率、复发率、致残率和自杀率均较高[1~2]。相关研究表明,抑郁和狂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辅以适宜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的作用非常有限,缺乏针对性,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综合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性的护理服务[3]。本研究旨在探究综合个性化护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8例,实验组2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2~60岁,平均(42.75±7.65)岁。实验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21~61岁,平均(42.76±7.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完善检查后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年龄21~61岁;患者本人及家属均知情,且认同本次研究;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情感障碍因酗酒、药物等所致;合并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病;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为患者积极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对药物应用进行严格督导,积极完善相关基础护理等。

1.2.2 实验组予以综合个性化护理

(1)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格特点、家庭结构、收入水平及成长经历;同时,详细了解病发机制、诊疗情况等,对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后为患者拟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2)环境护理:积极营造温馨、舒适的疗养环境,调节病房温湿度至患者感到舒适的程度;加强病房的清洁、消毒与整理工作,保证床铺整洁;强化病房探视管理,减少闲杂人员流动;日常护理工作执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证自身着装整洁,主动拉近与患者的关系,获取患者信任与配合。

(3)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7 d后,每周开展心理干预2~3次,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首先,引导患者主动倾诉,鼓励其大胆表达;其次,通过患者的反馈,对其认知情况开展评定,予以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再次,主动与家属构建有效交流,指导家属在探视时多与患者沟通;最后,帮助患者构建健康的生活方案,鼓励其积极参与团体娱乐活动,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4)饮食指导:若患者处于抑郁发作期,食欲不佳或存在厌食、拒食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基于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避免予以患者酒茶类饮料和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合理控制患者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5)药物护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期间,患者自控能力较差,可能会出现不配合服药的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应就药物应用的目的与积极意义等内容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与说明,并加强监督。另外,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不良反应与禁忌证,提升患者对药物的认知水平。

(6)特色护理疗法:康复锻炼,在患者入院21 d后,护理人员可基于2次/周、1 h/次的频率,结合患者兴趣爱好和整体情况开展书法绘画、跳绳、打羽毛球等康复活动,并在活动期间对患者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其感到愉悦。若患者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护理人员可借助音乐疗法维护患者心理健康。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理情况: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BRMS(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估两组抑郁、狂躁程度。评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抑郁、狂躁程度越严重。

(2)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应用MMSE(简易智能量表)、SE-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两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越好。

(3)比较两组治疗配合度:包括十分配合、一般配合、不配合。总配合=十分配合+一般配合。

(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85~100分为满意,64~84分为较满意、0~64分为不满意。总满意=满意+较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情况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SDS评分和BRM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MMSE评分和SE-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配合度比较

实验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患病后易复发[4]。通常,患者的情绪波动很大,时而低落,时而高涨,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高反应性、睡眠减少等表现,并伴有其他的心理障碍,如被害妄想、焦虑等。双相情感障碍多见于成年前期,以青少年为主,病因大多为学习压力大和家庭关系紧张[5~6]。双相情绪障碍I类的发病率男女持平,II类则为女性多发。另外,由于性别的差异,临床症状差异也较大。而其他类型的双相情感障碍,由于与社交、工作等环境有关,症状较为轻微,不满足以上条件[7~8]。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至今仍无准确阐述,但可以确定,此疾病与生理、遗传、生活环境和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基础病因,即遗传因素,如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发病因素;二是内分泌系统异常。对于第二类患者,临床上通常结合药物治疗与护理介入进行治疗。但由于该病病因较为复杂,传统的护理方式的效果不甚理想。个体化护理干预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能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尽可能地避免在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二次伤害[9]。相对于传统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让患者接受。与此同时,将症状类似的患者安置在一间病房,可以针对性地对一类病人实施同一种护理方案,既可以让患者在互相倾诉中削弱低落或高涨的情绪,也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10]。但需要指出的是,注意观察患者在同一间病房中是否加重了抑郁情绪。如发生这种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本研究中,护理后,实验组SDS评分、BRM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MMSE评分、SE-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个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好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综合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还可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董丽云.个性化综合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1):20-21,24.

[2] 曹娜.全面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4):175-176.

[3] 郑永钊.探析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康复影响[J].系统医学,2020,5(3):177-179.

[4] 孔娜,郭秋玲.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14):47.

[5] 李莹莹.优质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338,341.

[6] 郑莉.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护理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6):15-16,98.

[7] 谢晓颖,蔡靓,冯虹.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应用[A].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三届之江国际精神医学交流会、2018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8,1(3):157-158.

[8] 何芳,胡天兰.综合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发作的价值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3):78-81.

[9] 谢晓颖,蔡靓,冯虹.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6):1083-1085.

[10] 李晗.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245-24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