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 张倩 马国银
摘要: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FTS)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胆囊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随机将其中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B组实施FTS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1 d,两组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水平均呈明显升高,但A组两项指标水平高于B组(P<0.05)。术后5 d,B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12 h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72 h, B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B组患者肛门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可取得更为理想的康复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胆囊病;老年;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护理
近年来,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数量增多,胆囊相关疾病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针对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疼痛轻,为当前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不强,围手术期心理、情绪很容易出现波动,严重影响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也会受到影响。为减少老年患者可能发生的应激反应,围手术期需要采取科学化的护理手段[1]。快速康复外科护理(FTS)是一种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护理模式,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可有效控制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FTS)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86例胆囊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随机将其中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平均年龄(64.17±5.71)岁;胆囊结石28例,胆囊息肉13例,胆囊炎2例。B组平均年龄(65.17±5.09)岁;胆囊结石30例,胆囊息肉10例,胆囊炎3例。
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醒,具备和护理人员沟通的能力;符合相关手术指征;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胆囊炎;伴有各种慢性疾病;短期内有手术治疗史。
1.2 方法
1.2.1 A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
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指导患者禁食禁水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患者疼痛剧烈,可以适当采取镇痛治疗;肛门初次排气后,可以适当摄入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关注,严格控制好患者饮食。
1.2.2 B组患者均接受FTS护理
(1)术前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疾病相关知识点,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手术,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家属交流,在家属协同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进行咳嗽练习,做1次深呼吸后由肺部深处进行咳嗽,术前1 d开始练习,早晚各一次,每次练习10 min。手术前按规定指导患者禁食禁饮,术前30 min遵医嘱给予静滴1.0 g盐酸头孢替安。
(2)术中护理:保证手术室环境的舒适性,手术台需要铺设加热毯对患者进行保温,帮助患者将体位调整好。手术期间始终将患者的体温当成监测对象,不能低于36℃,避免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情况。
(3)术后护理:术后通常不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如需必要应在24 h拔除。手术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用于止痛,严格控制好患者饮水及进食的标准。患者术后清醒,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按摩,包括肩部、背部等位置,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引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四肢屈伸活动,也可以搀扶患者适当下床行走[2],在此基础上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对患者的提问应该耐心进行解答,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术后康复效果。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的练习,每天至少做10次吹气球练习,每次练习5 min。
1.3 观察指标
(1)生理应激指标: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
(2)心理状况:采用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说明心理状况越差[3]。
(3)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术后疼痛感越强[4]。
(4)术后康复: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
(5)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理应激指标比较
术后1 d,两组肾上腺素、皮质醇均上升,但B组各项水平低于A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且B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A组(P<0.05)。见表2。
2.3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2 h,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72 h,B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见表4。
2.5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B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A组,P<0.05。见表5。
3讨论
腹腔镜切胆囊除术在胆囊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已经成为首要选择,其凭借微创、无痛、安全等优势获得了大量患者的认可。在消除患者术前应激反应上本身有着天然优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完全不会产生应急反应,由于患者在面对疾病与手术时存在盲目性,在面对手术时,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是一种正常反应,但如果不对这些负面情绪进行消除,手术效果会受到不良的影响[5]。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针对疾病本身,护理手段比较单一,可能会因为患者对手术缺少足够认识,难以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老年患者一般还患有其他类型的慢性病,身体机能整体偏弱,在手术时面对麻醉、创伤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给老年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损害,使得患者康复时间延长。因此,在围手术期,做好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
生理性应激反应是患者在内外部因素刺激下,其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增长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包括内分泌失衡、代谢异常等,心理性应激反应主要是患者在各类因素影响下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在应激反应比较严重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或病理变化,不但会给手术的安全性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导致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延长,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考虑控制好患者的应激反应。FTS在临床上是一项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属于对传统围手术期护理的优化,强调根据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各种病理、心理问题,确保护理干预的针对性。FTS护理主要将护理过程划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术前涉及心理护理、肺功能训练、体位训练等内容,还需要引导患者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对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行控制,让患者的情绪能趋于相对稳定状态;肺功能训练是为了减少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率;体位训练则是为了保障手术可以顺利进行,这些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恢复都有很好的效果[6~7]。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活动护理、镇痛护理、饮食指导等,适当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让患者能够尽早下床排气、下床走动,便于患者身体快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两组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水平均呈明显升高,但A组两项指标水平高于B组(P<0.05)。术后5 d,B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12 h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72 h, B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B组患者肛门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A组(P<0.05)。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可取得更为理想的康复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何杏杏,孙莹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6):190-192,196.
[2] 王祖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应激和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8):121-124.
[3] 王璞.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3):361-362.
[4] 李淑芳.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效果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2):132-133.
[5] 蔡雅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护理效果探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7):159-161.
[6] 纪之玲,王玉红.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20):139-141.
[7] 江明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