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麻醉护理
作者: 曹翾很多人听说过麻醉医师,却很少听过麻醉护士。其实,麻醉护士是临床麻醉的重要成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与常规的临床护理相比,麻醉护理专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麻醉教育工作的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规范的麻醉护理体系,可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对于麻醉护理的认知程度,本文将介绍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麻醉护理
麻醉护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发展却极为迅速,为临床领域输送了大量的麻醉护士,有助于提升麻醉工作效率及安全性。麻醉护理学,是由麻醉学和护理学融合而成的一个交叉学科,通过培养从事麻醉工作相关的护理人员,完成麻醉科普、术前麻醉准备、麻醉深度监测、麻醉药物用量调整、术后恢复室护理、术后镇痛管理等工作。很多三级医院都已建立了规范的麻醉护士队伍,但基层医疗单位的麻醉护士仍较为紧缺,主要由手术室护士代替,由于缺少麻醉专业知识与技能,无法有效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
麻醉护士的职责
临床麻醉是非常严谨的医疗行为,需慎重选择麻醉方式、严格计算药量、合理控制给药时间和剂量,麻醉前后还要实行诸多干预措施。
麻醉前护理
术前麻醉宣教
术前,麻醉护士会对患者进行麻醉相关科普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本次手术的麻醉过程及具体方法,说明麻醉药物的作用,从而科学认识手术麻醉,消除对麻醉的错误认识,避免恐惧心理。很多人认为,麻醉药存在成瘾性,对麻醉存在一定抵触心理。麻醉护士会说明现代临床麻醉的安全性,通过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不会产生药物成瘾性。同时,会提前告知患者手术相关要求,如术前清除身体上所有的饰品,包括假牙等;手术当日禁止化妆,包括口唇不能涂抹化妆品、不可涂指甲油。这些术前准备都是为了方便麻醉护士及麻醉医师直观观察患者口唇及皮肤颜色等情况,及时判断是否出现异常状态,从而能尽快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麻醉不良事件。
心理干预
手术前,麻醉护士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评估心理健康度,引导患者倾诉或提出疑问,并给予耐心解答和指导,消除患者对手术麻醉的错误认知。通过麻醉护士的术前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反应,避免引发术中的体征波动,影响麻醉及手术安全性。
术前准备
麻醉护士要负责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麻醉方式,分析是否存在麻醉相关危险因素,并与麻醉医师沟通交流,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通过采取主动的护理干预,降低麻醉不良反应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手术前,麻醉护士将根据手术的需求,准备好各种物品和仪器,并检查确认性能是否完善,之后开启相关仪器做好麻醉准备。此外,还要根据手术麻醉及患者个体特征,备好急救药品,便于随时取用。开始手术前,麻醉护士要调节好手术室内温度和湿度,并根据术中麻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监测患者体温,必要时给予相关保暖措施,预防低体温反应。
术中麻醉护理
手术中,麻醉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承担多样且复杂的护理工作。患者入室后,需要核对姓名、年龄、性别等个体信息,确认手术部位、方法及麻醉方法。所有信息完成核对后,指导患者配合完成手术麻醉。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开辟多条静脉通道,便于及时补液或输注药物,避免延误抢救。意识不清晰的患者,如婴幼儿、烦躁患者、无意识患者等,需要使用护栏,防止其出现坠床情况。做好生命体征监测,配合麻醉医师完成局部穿刺或给药等麻醉措施,严格按照要求输注麻醉药物。在手术期间,麻醉护士会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同时定时检查穿刺点局部情况,发现肿胀、导管脱节/扭曲、堵管等情况,应立即给予处理,保证麻醉药物顺利输注,避免影响手术操作。每位患者的手术麻醉药量都不是固定的,需根据个体特征、手术要求、手术失血量、血压心率、麻醉药物耐受性,以及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合理调节药物用量。麻醉护士需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可在麻醉医师指导下灵活处理各类麻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和液体输入量。对于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麻醉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其有无过敏反应等情况,合理调整麻醉药物用量和输液量,保持患者体液平衡和体征稳定。
术后麻醉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体征存在一定波动性,全麻患者还需要经历苏醒阶段。该阶段麻醉风险较高,麻醉护士应根据麻醉医师的要求调整用药量和种类,观察患者苏醒情况,做好术后谵妄、血压波动、心率改变等并发症监测工作,发现异常及时上报麻醉医师和主刀医师,尽早进行处理,避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插管的患者,麻醉护士会根据患者苏醒情况,选择合理的拔管时间,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全麻后苏醒阶段,存在苏醒延迟等风险,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此时,麻醉护士要严格记录苏醒时间,及时上报,必要时采取促醒措施,避免出现促醒延迟的情况。恶心呕吐也是麻醉苏醒期的常见症状,麻醉护士需关注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情况,一旦发生呕吐,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促进呕吐物排出,避免堵塞气道,引发窒息等。此外,麻醉苏醒期,患者容易变得躁动,需适当给予约束措施,或根据麻醉医师的要求调整药物用量,避免患者因大幅度的躁动行为引发意外脱管、手术切口撕裂等不良事件。
术后疼痛管理
麻醉护士不仅要负责手术麻醉相关的工作,而且要完成术后疼痛管理。麻醉护士要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疼痛状态及镇痛措施,以减轻术后患者因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降低恶心呕吐、胃肠不适、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结束后,麻醉护士会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和性质,在麻醉医师指导下进行镇痛给药,减轻患者疼痛感,避免产生术后应激障碍。在术后镇痛过程中,麻醉护士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发挥协同镇痛作用,保障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术后镇痛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麻醉护士会根据患者用药后的镇痛效果合理调整药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镇痛药物用量。术后早期是镇痛药物用量较大的时间段,但过于强大的镇痛效果可能会掩盖患者并发症表现。因此,麻醉护士会定时观察患者体征、手术部位情况等,尽早发现并发症征象,及时采取规范处理措施。
结束语
麻醉护士不仅是麻醉工作的实施者,而且还是麻醉科普宣传者和安全守护者。在麻醉护士的帮助下,麻醉医师可以更好地完成临床麻醉工作,患者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护理。作为患者,应积极配合麻醉护士工作,进一步提升麻醉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