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牟琳娜摘要:目的 观察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口腔科收治的30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的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可塑纤维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预成纤维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及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最终获得的口腔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修复治疗采用预成纤维桩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口腔咀嚼功能恢复,保持良好的牙齿美观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口腔修复;预成纤维桩;可塑纤维桩;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包括牙周病、牙齿缺失等疾病,对患者咀嚼功能及正常生活有严重影响[1]。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持续性发展,新型桩核修复材料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常见桩核修复材料包括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两者均有较好的机械性能,但由于纤维桩性质不同疗效也不同,因此选择可用性较高的桩核修复材料对提高口腔修复治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口腔科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30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的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男7例,女8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0±2.3)岁;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4.5±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预成纤维桩资料:对患者开展根管和根面预备操作;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合理选择预成纤维桩;完成纤维桩选择后,取一定量的酸溶液,将预成纤维桩放置其中,对纤维桩实施清洗、酸蚀操作;将毛刷作为辅助工具,于根管粘接面、纤维桩表面、牙体表面上涂抹杜拉菲勒粘接剂,随后进行光固化处理,时间为20s;在根管口至根尖部位置注入3M流体树脂,随后将已经处理完毕的预成纤维桩放置到修复区,并进行40s的光固化操作。
对照组实施可塑纤维桩资料:确认完成根面预备、根管预备后,去除缺损区龋坏组织或薄壁弱尖,尽可能的保留牙体组织;对缺损区域进行核双固化树脂核材料制作,准确计算根道长度,并且还要保证可塑纤维桩标记长度高为5 mm;了解患者口腔内具体缺损情况和牙齿咬合关系,适当调整缺损牙齿根部或牙长轴,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进行20s的光固化处理,将纤维桩去除后再次进行40 s的光固化处理;确认缺损处已经有根内形态后,对可塑纤维桩进行20 s的根面处理,并将其放置于修复区域,随后再次进行40s光固化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口腔咀嚼功能及牙齿美观度:每项指标最高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口腔咀嚼功能及牙齿美观度改善越好。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评分,最高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修复成功率。
1.4 统计方法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口腔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咀嚼功能以及美观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修复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修复陈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多数口腔疾病可以采取口腔修复来治疗。口腔修复治疗可修复牙体,使患者牙齿咀嚼功能恢复,改善口腔功能;改善患者容颜,使患者恢复生活信心,使其心理更加健康;改善患者消化系统,使其身体素质提高。临床牙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时,其修复治疗效果与使用的材料有直接关系。金属修复体抗腐蚀性差,患者后期使用时间短,且抗折性差,容易出现修复体脱落、损坏等情况。
在我国口腔修复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桩核修复体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咀嚼能力和咬合力,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纤维桩主要指的是在树脂聚合基质中加入各种有机以及无机纤维,是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桩核修复材料之一,具有制作简单、修复方便、机械性好以及耐腐蚀等特点,同时在修复过程中具有修复时间短的优势,能够较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对于修复时间的需求。树脂聚合基质能通过给予纤维张力来提高纤维桩的强度。目前,在市级临床中应用的纤维桩类型较多,弹性模量和牙齿本质接近,修复后能够实现应力均匀分布桩核以及牙根的治疗目标,有效避免因为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的牙根断裂等不良情况出现,同时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刺激较低,降低了适应证以及其他口腔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现阶段常用的预成纤维桩主要有可塑纤维桩以及预成纤维桩两种。可塑纤维桩的优势是弹性较好,能够在患者咬合的过程中保持均匀的咬合力分布,对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使用牙齿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牙尖受外力折断的现象出现[2]。预成纤维桩的透光性较好,颜色和牙本色接近,同时因为其黏连性较好,能够满足患者咬合、咀嚼功能恢复的治疗目标,且抗疲劳强度要强于金属口腔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患者的恢复质量和效果。
近几年,核桩冠修复技术被广泛用于我国的临床口腔治疗工作中,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牙体缺损患者的口腔功能,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牙体组织,对改善其咀嚼功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核桩冠修复工作的开展目标是恢复患者缺损的牙冠,保留无髓牙根,最大程度恢复美观性和功能性。因此,对使用的修复材料抗疲劳、强度以及透光性具有严格要求。虽然传统的金属材料弹性模量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在修复后可能会因为应力使用不均匀导致患者牙体组织折断,金属材料美观性也不能充分满足患者的要求,所以应用范围较小。而玻璃纤维材料虽然在美观上能够满足患者的使用要求,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因为强度不足,可能会导致牙根断裂等不良情况出现,因此使用玻璃纤维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数量也比较低,同时玻璃纤维材料以及金属材料的经济成本较高,对患者经济承受能力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纤维桩属于新型复合材料,其结构与自然牙结构相似,同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美观、弹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根据相关研究显示[3],使用预成纤维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治疗次数。
咬合力可直接影响患者正常饮食功能,修复材料需满足高强度、耐腐蚀的特点,同时还应该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变形抗性。预成纤维桩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咬合力的应用能够起到积极作用[4]。金属材料会导致金属材料容易受到唾液的侵蚀,出现变色以及损坏的现象,不仅不能起到修复效果,同时也会导致美观性降低等现象的出现。此外,金属材料可能会持续在患者口腔内部释放金属离子,刺激患者牙周组织,导致牙周炎、脓肿、疼痛等不良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口腔修复工作效果,增加修复失败率。预成纤维桩材料耐腐蚀性较强,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好,不会出现变色以及腐蚀等情况,对患者牙周组织没有明显刺激,修复效果更加明显。
口腔修复包括牙体缺损修复、牙列缺失修复等,前者只需要进行个别牙的修复,此类修复通常又分为冠修复、桩冠修复等;后者多面对上半口、下半口或全口无牙的情况,此时便需要做全口总义齿修复。口腔修复效果好坏与所选择的修复材料有一定联系,最好选择耐腐蚀性良好、机械性强、具有较好生物兼容性的材料。随着新型修复材料的不断推广,在口腔修复时更加偏向于预成纤维桩,其弹性与人的正常牙体相似度较高,所传递的咬合力更加符合正常牙的感觉,因此受到青睐[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口腔咀嚼功能及牙齿美观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咀嚼功能以及美观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修复陈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预成纤维桩可有效提高口腔修复效果。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时,可对患者牙根尖形成保护,且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几乎不会造成排斥,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此外,该材料的粘连性较为牢固,修复后不易脱落,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治疗采用预成纤维桩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口腔咀嚼功能恢复,保持良好的牙齿美观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石云凯.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4):112-114.
[2] 聂伟,聂虹.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治愈成功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20):1-4.
[3] 魏传凤.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0,6(10):53-55.
[4] 张旭琴.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0):34+36.
[5] 赵萍,刘子琦.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