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作者: 李棠珊更年期综合征概述
中医将更年期综合征归属于“经断前后诸证”“脏躁”范畴。妇女将届经断之年,先天肾气渐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将竭,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从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证候。
更年期综合征早期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逐渐出现潮热盗汗、烦躁、失眠、生殖器萎缩,还可伴随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等,这些症状会不同程度影响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病因、病理和病机
中医认为,肾精亏虚是更年期的根本病因,七七天癸竭,肾气衰,冲任功能失调,机体阴阳失衡,出现经断前后诸证。
辨证分型
临床辨证时,主要抓住肾精亏虚这一基本特征;同时,辨明兼证,分清脏腑虚实,从而对症下药。中医辨证可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为以下三种。
(1)肝肾阴虚。可见舌红、苔少、脉弦细数,临床主要表现有头晕耳鸣,心烦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2)脾肾阳虚。可见舌淡、苔薄、脉沉细弱,临床主要表现有腰膝冷痛,畏寒,纳少便溏,面肢肿胀,月经量少,色淡。(3)心肾不交。可见舌红、苔少、脉细而弱,临床主要表现有心悸怔忡,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易惊,潮热盗汗,腰膝酸软。
辨证治疗
中药在治疗用药上遵循辨证施治,一人一方。结合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病因病机,以补肾为主,围绕心、肝、脾三脏展开。针对不同表现类型的更年期综合征,可从以下几方面辨证用药。
(1)肝肾阴虚。中药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处方以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生地、南沙参、当归、麦冬、枸杞子、川楝子;刮痧法:选取肾俞、肝俞、太冲穴、三阴交等穴位3~5 min;拔罐方法:在肝俞穴、脾俞穴等区域,先用热毛巾清洁,后使用火罐拔留罐10 min。(2)脾肾阳虚。中药治法温补脾肾,处方以金贵肾气丸合六君子丸加减: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如果便溏,需加山药、扁豆。针灸治疗:取涌泉、足三里、关元、内关穴位,每天艾灸30~40 min,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3)心肾不交。中药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处方以交泰丸加减:川黄连、肉桂、酸枣仁、远志。可以配合使用针灸、刮痧(取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安眠等穴位)治疗。
注意事项
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为疾病好发时期,日常应加强检查,注意调护,定期体检。
(1)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运动锻炼,避免过度疲劳;生活中饮食以清淡为主,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2)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容易急躁发怒、抑郁猜疑等,情绪变化比较大。家人需要给予关心、理解和陪伴,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安慰和开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