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其饮食护理

作者: 朱建妃

做好骨折的营养代谢护理,应充分了解患者营养代谢特征,并结合其病情发展情况,给予对应的营养支持治疗。

骨折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

急性损伤阶段

创伤后1~3 d,患者损伤位置的强烈疼痛和心理应激会造成垂体、肾上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的浓度升高,神经垂体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在不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消耗脂肪供应能量,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造成患者体内蛋白质相对缺乏,机体抗病力下降,可能引起病情恶化。

转折点阶段

创伤后4~8 d,患者垂体和肾上腺功能被削弱,机体维持负氮平衡。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能提高吸收率。

合成代谢阶段

创伤后8~14 d,患者生长激素及胰岛素等内分泌发生改变,大体能达到创伤前水平。若患者食欲良好,则能实现正氮平衡。

脂肪积累阶段

创伤后10~14 d开始,在患者营养充足的基础上,实现代谢平衡。

骨折患者的营养需求

创伤、感染等骨科危重患者均呈现高分解代谢状态,体重快速减轻。因热量的短缺,蛋白质发生分解,进而降低了体内蛋白质含量,阻碍组织修复,不利于伤口愈合,增加了感染的控制难度。一旦患者体重下降至35%~40%,病死率相当高。危重创伤骨科患者早期通常会发生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随后形成水钠潴留,引起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由于机体内亢进的分解代谢并不能为外源性的营养支持所改变,若患者不能科学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不仅难以实现骨营养支持,反而会造成严重的代谢紊乱。

营养缺乏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营养缺乏是影响骨折愈合的主要风险因子,包括能量或营养不足、过量或不平衡。导致骨折患者营养的不良因素有很多,如食欲不振、骨折相关并发症、手术等。在骨折恢复阶段,摄入充足的营养素非常关键,能避免过度消耗体内存储的内源性糖原、蛋白质和脂肪,还能提供骨折愈合所需的能量。除了普通的热量需求外,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对骨折愈合也很关键。若无法为营养不良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营养支持,严重缺乏磷、蛋白质、维生素D等,都会降低骨折愈合水平。此外,缺乏维生素C不仅会损害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和成骨分化能力,还影响了胶原成熟状态,这是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导致愈合组织的纤维组织、软骨和类骨质延迟形成。

骨折患者营养护理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营养途径

轻中度骨折患者意识清晰,可经口进食。对骨折合并有脑外伤昏迷的患者,一般采取管饲饮食,即从一侧鼻腔或口腔把胃管插入胃内,将肠内营养制剂、水和药物由管内灌注,4~6次/d,每次300~400 mL。对高代谢状态的患者,优先选择肠内营养剂;严重骨折者需提供静脉营养支持,及时补充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白蛋白,甚至可以数次少量输入血浆,输液时间最好在8~12 h内,避免出现静脉炎。

根据患者需求指导饮食

急性损伤患者由于组织损伤,出血较多,且伤后食欲不振,易造成体内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水平下降,进而引发营养不足。而慢性损伤患者因功能活动不断减少,加之长时间卧床休养,脾胃功能容易失调,导致进食量减少。因此,根据患者病情提供充足的营养非常重要。

骨折早期的饮食护理:骨折患者因受伤肿胀、疼痛,功能被限,卧床、生活自理能力发生变化,对食欲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年老体衰的骨折患者,其肠胃功能会受到抑制,引发腹泻、便秘等。如饮食不合理,不仅降低了食欲,还会带来腹胀等问题。此时应补充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高铁、含水多,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含丰富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有油菜、菠菜、芹菜等,可加速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从而缓解腹胀,预防便秘,提振食欲。苹果、香蕉和山楂等水果维生素含量很高,特别是维生素C,能促进伤口愈合。并且,香蕉、苹果对便秘有一定预防作用,山楂有利于刺激食欲。多食瘦肉汤、蛋汤,这部分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能为机体新陈代谢与修复创后组织提供所需的蛋白质。菜忌过咸,否则容易引组织水肿。

骨折中期的饮食护理:骨折后约1周时间,胃肠功能大体恢复,患者食欲增加,局部肿胀缓慢恢复。此时要引导患者多进食,改善早期因饮食不理想而出现的营养缺乏问题,同时满足组织损伤和骨折修复的需要。其中,组织修复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在日常饮食中多吃瘦肉、鱼、蛋黄、豆类、动物肝等。

骨折恢复期的饮食护理:骨折约3周后,患者病情日趋平稳,损伤组织得到修复,血运复原,骨折位置呈现明显的骨痂。此时应进食含有丰富钙、磷、维生素D的食物,主要是因为骨骼的形成离不开上述物质。含钙、磷的食物有乳类、虾皮等,蔬菜有茴香、小白菜、油菜等;含丰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奶制品和蛋黄等。维生素D可使小肠快速吸收钙、磷,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此外,要控制含有较多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等,因为草酸和钙反应会形成无法溶解的钙盐,降低钙的吸收率,不利于产生骨痂。

饮食供给的前提是满足患者基本的能量和水分需求。为此,应科学搭配食物,如主副食搭配、荤素调配、花色品种搭配等。另外,还要尊重患者日常生活的饮食习惯。新伤患者应坚持少食多餐原则,禁忌油腻、生冷、质粗坚硬的食物;感染发烧者忌荤腥、辛辣食物,如牛羊肉、虾蟹海鲜等;脾胃虚弱者,最好食用青菜、藕粉等清淡的食物调理脾胃,可搭配新鲜水果。损伤后期,患者多数表现为脾胃虚弱、肝肾不足,可根据情况为其提供滋补脾肾之品,如瘦肉、排骨、猪脚等。对于长时间卧床休养的患者,可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