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日常护理

作者: 豆秋菊

在生活中,当出现疼痛时,很多人会选择服用止痛药或者针对疼痛部位进行处理。其实,患者首先要了解疼痛的性质和原因,之后再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

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由于机体受到其内、外的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并伴随躯体运动反应、植物神经反应和情绪反应等。

疼痛的原因

为减少或消除疼痛,首先要查明诱发疼痛的原因,再进行针对性处理。

(1)外因:温度、化学刺激、机械性损伤或其他物理因素。

(2)内因:各类生理性疾病造成的疼痛,如神经痛、内脏痛、骨关节疼痛等。心理因素如暴怒、悲伤、恐慌和紧张等,会收缩或扩张局部血管,也会引发疼痛。另外,疲劳、睡眠不足、用脑过度是功能性头痛的重要诱因。

如外伤带来的疼痛,需根据情况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处理伤口等;胸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咳嗽或呼吸造成伤口疼痛,术前要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术后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技巧,术后则引导患者按压伤口后实行呼吸与咳痰。

疼痛的临床处理

辨别类型

当患者出现疼痛时,先要仔细分辨疼痛的类型,这样才能准确找到致病原因,实施针对性治疗。如痛风或急性损伤引起的疼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不仅要为患者使用止痛药,还要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比如冷敷或降尿酸等,以缓解疼痛。

麻醉止痛

如疼痛感非常强烈,患者不能忍受,或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要以麻醉方式进行止痛。

使用止痛药

如果疼痛持续且非常强烈,比如术后伤口的疼痛,或者是由损伤及感染引起的急性疼痛,可服用止痛药实现止痛。但应注意止痛药不可长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疼痛的药物治疗

(1)家人要综合考虑身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客观评估患者的疼痛,包括疼痛的程度、位置、性质和发作状况等,配合医务人员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遵医嘱按时给予患者止痛药,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家人要了解常见止痛药的剂量和适用症状。药物使用量应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仔细观察用药效果。按药物的半衰期准时用药,防止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研究发现,适当的剂量、及时给药,能减轻80%~90%患者的疼痛。

服用止痛药有以下注意事项:(1)止痛药物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2)不同药物避免放在一起;(3)瓶签上应标明药名、剂量和具体用法;(4)未经医生许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5)口服止痛药前后要禁酒。

家庭护理的常见方法

心理暗示疗法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体验,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一个临床问题。在疼痛管理中,应具备关于疼痛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疼痛患者提供较好的护理,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良好地沟通交流,形成高度信任的关系,并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疼痛患者常出现焦虑情绪,无法有效控制自身行为,容易被激怒,对治疗缺少耐心。此时,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发泄内心的不满,积极帮助解决患者遇到的困难。抑郁也是疼痛患者经常出现的心理障碍,可伴有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找出抑郁的根源,帮助患者释放不良情绪。此外,疼痛患者会有失落、沮丧和孤独感,加上活动不便,比较依赖他人。事实上,依赖也是一种负面情绪,不仅让患者失去康复的信心,还会降低免疫力。因此,要引导患者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他们重拾信心。

放松止痛法

放松止痛法可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伸展骨骼肌,减轻疼痛,且递延至体内形成不同的生理反应,如减少耗氧量,呼吸、心跳速率下降,血压降低等,由疼痛造成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会不断得到缓解。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闭上眼睛,反复进行叹气、打哈欠等,然后屈髋屈膝平卧,放松腹肌、背肌,缓慢进行腹式呼吸。或让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做深且慢的呼吸动作,让肺部尽可能多地吸入新鲜空气。还可选择一种相对恬静的姿势,穿宽松的衣物,排空二便,闭目养神,去除杂念,呼吸放缓,同时慢慢默念一组简单的数字,维持一种平和的氛围。如果患者喜欢音乐,可以播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音乐,最大限度激发机体调节功能,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

物理止痛法

对疼痛区域皮肤或相应的健侧不断刺激,进而减轻疼痛,包括按摩、涂清凉止痛药等、还可以进行不同温度的刺激,如对于急性扭伤,最初应采取冰敷的方式,可减轻水肿;随着水肿消失,可改为热敷,有利于放松紧张的肌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转移止痛法

引导患者在舒适的椅子上坐下,闭上双眼,回忆一些美好有趣的事情,或联想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每次约15 min,通常在进食后2 h实施。事后闭上眼睛静坐2 min,还可以播放一些患者喜欢的音乐,让其跟随节奏打节拍。

按摩指压法

按摩能从很多方面缓解疼痛,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疼痛带来的肌肉痉挛;提高局部血液循环速度,清除局部堆积的代谢物质;可对疼痛位置进行刺激,避免患者过度集中注意力。穴位疗法是用手指对有关经络穴位进行按压,获取与针灸类似的效果。如对手臂的心包经穴位、下肢足阳明胃经穴位等进行按压,能让患者恢复精神,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健康教育

(1)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准确描述疼痛的性质、位置、持续时间、规律,并使用适合自己的疼痛评估工具。当患者表达受限时,可通过表情、手势、眼神等方式示意,便于医护人员准确进行评判。

(2)引导患者客观表达对疼痛的体验,不能夸大,也不能因怕麻烦或影响他人而强忍。

(3)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止疼药物,如用药的合理时间、科学剂量等,预防出现严重依赖药物现象。

(4)引导患者客观评估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对疼痛特别是癌痛患者,有必要提供一定的社会心理支持,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疼痛时存在情绪波动是正常现象,这也是评估与治疗疼痛的重要内容。

(2)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感情支持,促使他们意识到疼痛是需要表达出来。

(3)告诉患者及家属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疼痛。

(4)情况允许时,指导患者掌握减轻疼痛的技巧,强化个人控制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治疗疼痛不仅是服用止痛药,还应采取综合的护理方法,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