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日常家庭护理
作者: 赵盼合理的营养不仅能维护人体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无法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也难以达到营养要求的患者,此时可选择肠内营养管饲的方法。为保证肠内营养效果,预防肠源性感染,做好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什么是家庭肠内营养
家庭肠内营养是指因不同原因无法进食或正常饮食不能保证身体代谢和发育,不得不以额外的渠道或补充营养制剂获取充足热量和营养,从而达到机体的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多数病情稳定且仅要肠内营养的患者,可在家中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保证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完整性,最大限度推动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刺激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可提高肠道的免疫水平,更好地发挥屏障功能,预防细菌移位,有效控制感染率,尽快恢复肠蠕动功能。
医师会判断患者是否具备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条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许可,综合家庭状况,再确定开展家庭肠内营养是否可行。在实行营养支持前,医师会评价患者营养情况,制定科学的方案。
常用的肠内营养液
目前,肠内营养液的种类包括很多,要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如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使用蛋白制剂,容易消化。大多数蛋白制剂是由干粉制成,在稀释过程中要控制好水温,建议在36 ℃以下,以免温度过高破坏蛋白制剂的结构,影响营养效果。肝硬化患者可以给予低脂肪且容易消化的百普素,也有些患者会选择膳食纤维成分很高的能全力。
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途径与方法
输注途径
最常用的输注途径是鼻胃管与鼻肠管,还有鼻空肠管、空肠造瘘、胃造口、鼻十二指肠管等,具体使用哪种输注途径,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
输注方式
包括注射泵持续输注、输液器输注、注射器间歇输注。高位肠漏患者如果处于胃肠适应阶段,可以采取连续输注法;如果处于适应期,可以采取间歇重力输注。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建议使用注射器间歇灌注,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家庭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喂养管的护理
肠内营养的渠道有经皮胃肠造瘘管、手术胃肠造瘘管、鼻饲,使用前用20~50 ml的温开水冲洗管道,而黏稠的纤维素营养液需反复多冲洗几次或以营养泵输送。手术胃肠造瘘管要仔细清理造瘘管附近区域,充分干燥清洁,并及时换药;鼻胃管或鼻肠管要固定好导管,避免移动或脱落,经皮胃肠造瘘管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皮肤或衣服上固定导管。造瘘管附近及管口保持清洁,要每天定时清理,防止分泌物堆积。
营养液的配制
以全能力为例,营养成分比较全面,糖脂占比是1:1.5,且富含丰富的大豆纤维,可以预防腹泻和便秘。在冲调时,可添加一些米汤。米汤的制作建议多用高蛋白、低脂、高热量的食物,也可采用蔬菜果汁。但无论是米汤还是果汁,都要保证食材新鲜,现制现用。可以用饮食管灌注,或吊瓶滴入,使用后用水冲洗胃管,水温在37℃左右。选择在患者睡觉灌注或滴入时,要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注意清理患者口腔,防止牙齿龋坏与感染。
营养液的控制
控制好营养液灌注或滴注速度,逐渐递增。使用输液泵的患者,要调整好输液泵机器参数,定时检查输液泵的功能,出现异常要及时维修。
营养液输注的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合理的输注方法,如存在意识和吞咽障碍的患者,要分步骤管饲;肠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要严控速度,条件允许时可通过肠内营养泵循环或21 h不间断滴注,以免因肠道无法耐受引发腹胀、腹泻等。另外,营养液温度一般保持在35 ℃,避免过冷过热或被污染。
体位护理
在肠内营养灌注前,先调整患者的体位,将床头抬高30°~40°,可预防呛咳或误吸,并减少呕吐的发生。灌注后,患者维持体位半小时左右,以防体位过低引起液体反流。
给药的护理
尽可能不要以喂养管给药,原因是一部分药物存在不同的吸收渠道,需要调整剂量或替换药物的剂型;并且有些药物与营养液容易发生反应,引起营养液变性,带来沉淀物。若药物需通过管道给予,要遵医嘱且充分溶解后通过管道注入,用一定量温水不断冲洗给药前后的管道,保证畅通。经皮注射药物要遵守严格的时间和方法,随时留意药物疗效。
预防误吸
在给予肠内营养过程中,应密切留意患者的胃管位置,以预防反流误吸。同时仔细掌握营养液残留在胃内的情况,防止输注偏多。如果发生呛咳,合理引导患者咳嗽,及时突出呛咳物。如果呛咳严重时无法自行解决,要立即就医。
保持皮肤清洁
大部分肠内营养的患者需要插管,家属要及时清洁插管处皮肤。如果是鼻腔插管,要保证鼻腔湿滑;如果是造瘘口插管,造瘘口附近的皮肤要保持干净、干燥,以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率。
心理支持
家庭肠内营养是为有长期营养支持需求的患者在家庭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情况,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尽快恢复家庭生活。但在初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会带来腹胀、腹泻等症状,导致部分患者终止治疗或产生焦虑、烦躁不良情绪。所以,要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实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妥善处置并发症。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护理,指导患者主动配合,提前预见有可能发生的不适感,并制定解决方案。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液体温度要适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胃肠道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同时要注意危重症患者肠道菌群情况,控制好滴注速度,营养液搭配要均衡,减少污染的发生。(2)在灌注之间,用输液器检查患者胃排空情况,防止大量液体在胃内潴留。如胃内液体潴留,要延长灌注间隔,必要时给予胃肠减压,以减少液体潴留。(3)长期留置胃管可能会引起胃管经留部位的损伤,如黏膜溃烂、感染、糜烂等。建议长期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做空肠造口或胃造口,减少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刺激和伤害,年纪大的患者还应警惕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结束语
近年来,肠内营养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增加,可提高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效率,加快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与肠外营养比较效果更佳。相应地,对肠内营养支持提出了较高的护理要求。所以,一定要重视肠内营养的日常家庭护理,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