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中医音乐疗法

作者: 马超 赵婷

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研究发现,中医音乐治疗不仅可以调畅肿瘤患者的情志,还在一定程度上能调整身心平衡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什么是中医音乐疗法

虽然音乐不能完全治愈肿瘤,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积极性,更好地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帮助释放身体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等,从而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音乐能促进放松,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疼痛和不适感,增强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的耐受性。通过音乐对注意力、认知和记忆等方面的影响,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功能,提高对治疗和康复的整体理解。

总之,在肿瘤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中,音乐可以作为一种低成本、无副作用、易于实现的支持性疗法,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音乐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辨治体系中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最早见于古代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当中。据记载,音律分为“角徵宫商羽”五音,先贤通过对这五音的分析实现了与五行和五脏的一一对应,提出了音乐疗法。其中,“肝”对应五音的“角”与五行的“木”,“心”对应五音的“徵”与五行的“火”,“脾”对应五音的“宫”与五行的“土”,“肺”对应五音的“商”与五行的“金”,而“肾”对应五音的“羽”与五行的“水”。同时,先贤还根据音乐对人的情志影响作用,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别对应了“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五行相生相克,五脏相互影响,并关联情志。通过对应的乐曲调整情志,进而梳理人体内的气机状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学家们逐渐证实了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在疾病治疗中的效果。除了单纯的心理层面影响外,还可以直接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节,进而从心理与生理两个层面实现对疾病的治疗。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层面疾病,以及高血压、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生理层面疾病,都可以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治疗,这正与我国传统中医当中的音乐疗法不谋而合。

中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认为,肿瘤的产生是由于正气内虚、情志抑郁、感受邪毒、饮食损伤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搏结,日久渐积而成。绝大多数的肿瘤是由于环境中的致病因素以及人体的内部因素叠加而产生的。在肿瘤的治疗方面,西医以“对抗”为主,通过手术切除以及放射线、化学药物等杀灭肿瘤细胞,但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中医则是以“调理”为主,通过对发生肿瘤的病机进行适当调理,阻止肿瘤继续生长,不再继续危害患者身体。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西医也开始逐渐转变对肿瘤治疗的态度,关注并研究音乐疗法对于肿瘤治疗的效果。而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体系的中医音乐疗法,毫无疑问是最佳的参考。

肿瘤患者中医音乐治疗方法

在采用中医音乐疗法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辨证论治”。因为不同的乐曲对人的情志状态往往有着不同的影响,而不同证型肿瘤患者情志状态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只有针对患者的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乐曲,才能更好地疏导心理、调畅情志,促进疾病康复。

心神不宁型——安神镇静

心神不宁型的肿瘤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毫无由来地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甚至会影响睡眠质量,或辗转难以入睡,或是入睡后多梦易醒。对于这类患者,中医通常需要选取缓慢轻柔、平和安稳的音乐,能够起到镇静神志的作用,有助消除烦恼,平稳入睡。符合这种特征的音乐有《春江花月夜》《小夜曲》《摇篮曲》等。

肝郁气滞型——调畅解郁

肝郁气滞型的肿瘤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表现为胁肋胀痛、纳呆嗳气的躯体症状,以及苦闷、悲伤、忧虑的情志状态。对于这类患者,中医往往会选择旋律流畅、节奏鲜明且优美喜悦的乐曲,可有效起到开阔胸怀、纾解郁闷的作用。符合这种要求的乐曲有《假日海滩》《流水》《喜相逢》等。

肝阳上亢型——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型的肿瘤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容易受到怒气的影响,导致肝脏的气血上涌,而出现头痛、烦躁、耳鸣以及失眠多梦的症状。对于这类患者,中医通常需要采用节奏缓慢、曲调低沉且相对悲哀的乐曲,可以有效打动患者的情感,消除愤怒,平抑肝阳,使情志状态更加稳定。符合这类要求的乐曲有《二泉映月》《天涯歌女》《葬花》等。

脾虚肝郁型——开郁散结

脾虚肝郁型的肿瘤患者因为思虑过度,暗耗心血而导致气结不行,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现为面黄倦怠、少食腹胀的临床症状。对于这类患者,中医需要采用旋律悲壮愤怒、节奏鲜明庄严的乐曲,比如《离骚》《满江红》等,以起到“以怒胜思”的良好效果,使情志状态得到纾解。

肾虚心怯型——益肾强心

肾虚心怯型的肿瘤患者往往由于对疾病的恐惧而导致肾气下泄,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中医需要采用能够激发斗志、振奋精神的乐曲来起到益肾强心的效果。符合这种要求的乐曲有《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骑兵进行曲》等。

采用中医音乐治疗的注意事项

虽然音乐可以有效缓解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适症状,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安全。在使用音乐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音乐不会与其他药物、治疗方法产生冲突,不会危害病情的稳定。

(2)个体化选择。不同的人对音乐的感受和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音乐时要根据患者个人喜好和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可以考虑向患者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其自主选择。

(3)避免过度刺激。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音乐过于刺激而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头晕、耳鸣等。因此在使用音乐治疗时要避免过度刺激,可以选择具有柔和、舒缓效果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轻音乐等。

(4)适度控制时间。使用音乐的时间应适当控制,不能过长过短,一般建议每次15~30 min,每天1~2次,同时要注意把握音量、音质等参数。

(5)避免干扰治疗效果。虽然音乐可以缓解不适症状,但不应将其视为替代治疗方法,而应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使用音乐时,注意不要干扰治疗效果,避免睡眠过度等。

结束语

在对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源自我国传统中医的音乐疗法体现了治病治的是“病的人”,而非“人的病”的特点,在调节患者情志状态的同时,还为疾病康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医音乐治疗将会在更多领域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