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进展
作者: 雷雪摘要:原发性痛经为青春期女性的常见症状,可对青春期女性生理、心理以及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春期痛经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显著,出现不良反应较少,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讨论了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分析了治疗的现状以及方法,希望能对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青春期;原发性痛经
在青春期少女中,原发性痛经为常见症状,主要在月经初期后发病,大多数女性会出现小腹疼痛的症状,临床发病率在50%以上,这也是影响青春期少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调养,严重者会出现晕厥、呕吐的情况,当这一情况发生后,需要跟患者说明原发性痛经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并呈现出周期性发作的特点。
1发病原因以及机制
1.1 现代医学研究发病原因和机制
胡楠等研究显示[1],采用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多以辨证分型为主,以活血化瘀、健脾益肾、温热散寒、调经止痛为基本原则,治疗时间多为经前5~7 d至月经来潮2~4 d,且多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手段包括中药煎剂、中成药、针刺、耳穴压豆、艾灸、穴位贴敷推拿等。同时,相比于口服西药,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更占优势,使用联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原发性痛经会与月经时子宫内膜中血流的前列腺素含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前列腺素对于子宫内部而言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因此可能引发子宫平滑肌的强烈收缩,最终使得内部缺氧、缺血、厌氧代谢物积贮,甚至刺激到疼痛神经元,导致出现剧烈疼痛。王媛[2]研究显示,原发性痛经与人体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并不健全,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情绪也极不稳定,因此青春期痛经的发展和发生很容易受到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影响。这些内在的和外在的激素可能会使人的痛感降低,而恐惧、焦虑以及生化代谢物质因素都有可能刺激到盆腔疼痛。此外,月经期剧烈运动、过度疲劳、受冷等因素也会加大痛经的程度。对于原发性痛经,中医治法众多,临床疗效较好。本病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有虚有实,虚有肝、脾、肾虚之别,亦有气虚血弱之分,实有寒凝、血瘀、气滞、湿阻之异,且常因实致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相互为患。临症之时,应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缓解甚或解除患者的病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1.2 中医病因病机
原发性痛经是属于中医学中惊醒腹痛的范畴内容。在中医学领域,中青春期痛经是非常常见的,主要由于肾气不足或者是起居不慎,寒气入侵导致静脉阻塞,气血淤积,血行不畅而导致气血不通,最终引发疼痛。由于瘀滞则可能冲任气血,使得胞宫无法得到滋养,正邪之间相冲,虚实互见导致腹部疼痛而无法自愈。在中医领域中,痛经的病理机制是由于痛而不通,通则不痛,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引发痛经。
2治疗现状
2.1 现代医学治疗
西医主要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有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感,但是依旧有20%左右的患者并无效果。然而,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既会产生依赖性,出现月经紊乱的反映,并且治疗效果很难持久。此外,避孕药治疗原发性痛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多青春期女性不能接受。
2.1 中医治疗
2.1.1 针灸治疗
(1)针刺单穴法。结合当前的中医临床经验以及对青春期女性痛经的情况,通过单穴针灸治疗的成功率已经超过了95%,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的主要步骤:将针灸针刺入十七椎穴的位置,深度2 cm左右,同时将针留置在穴位处,30 min之后才能取出,10 min之后还需将针灸针刺入相同的位置,再进行两轮针灸治疗。之后,患者的痛经能够得到很大的缓解。通过这种针灸治疗的方式,对疼痛缓解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治疗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的原发性痛经。在不断的研究和改进当中,相信中医针灸治疗法治疗痛经的效果更加显著。
(2)针刺多穴法。搭配三阴交、血海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治疗成功率可达99%左右。对同针灸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发现,针灸治疗确实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达到舒缓神经的目的,有效缓解痛经。治疗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穴位的选择,这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3)隔物灸法。隔物灸法需运用到辅助工具艾柱,先将艾柱提前放置在需要进行针灸的穴位之上,这种针灸形式主要针对的穴位是神阙和关元穴。点燃艾柱,将独头蒜、生姜片一同和艾柱点燃进行隔物灸,可有效缓解痛经,尤其对于出现晕厥或呕吐的痛经女性,可适当添加一些中药材,如乌药、木香等,能大大提升治疗效果。
(4)温针灸法。温针灸一般取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事先将针灸针在艾条上进行反复熏放,再将针灸针插入相应的穴位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针灸的过程中,还需将艾条放置到针柄位置上,这样更有助于穴位受热均匀,缓解疼痛,祛除宫寒,有效控制和缓解痛经。
2.1.2 中药治疗
除了以上针灸治疗外,中药治疗也是缓解痛经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对中药药性和类型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中药治疗包括了使用单位要进行治疗,而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或者是中成药进行治疗。对不同的药物在治疗过程当中的情况以及反应,也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单味药物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效率达到90%以上,具体要采用的药物成分有山楂。山楂能够很好地去除人体当中的寒气,以此来达到缓解痛经的治疗目的。
此外,还可以采用中药汤剂来治疗痛经,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的效果,还可止吐,对痛经效果显著。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而形成一种药物,其中痛经消胶囊常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治疗有效性可达100%。
2.1.3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
有研究将桃红四物汤与针灸治疗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满意效果[3~4]。从某种情况来说,痛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患者体内虚寒而导致的,再加上患者长期处于较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也会出现原发性痛经的症状[5~6]。西药治疗只治标而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患者痛经的情况,如果采用针灸加上中药治疗的方法,其结果显然不同。王跃欢[7]等研究显示,中药治疗PDM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对脑区变化的研究较缺乏。中药、针灸和推拿治疗PDM各有优势,二者或三者的结合可能是提高中医药治疗PDM疗效的重要方向。黄巧英[8]等在《膈下逐淤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评价》中,也证实了针灸配合中药联合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更为显著。
3经期防护
在影响青春期原发性疼痛的众多因素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女性出现焦躁抑郁、经期未忌生冷、月经不调等明显症状[9]。此外,患者的睡眠不足、白带异常、过度节食、初潮年龄、饮食习惯因素对痛经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在经期受到突然过冷刺激,会使得盆腔内的血管快速收缩,大大减少经血,甚至产生痛经的情况。陈秋霞[10]研究认为,这些因素是在经期前后,由于冲任二脉的气血变化而导致,是干扰胞宫的气血正常运行的关键,最终引发痛经。由于青春期少女心理发育并不成熟,个人认知能力有限,很多人出现焦虑、抑郁以及负性的情绪,不良情绪的影响会使子宫峡部张力而不断地增加,最终引起痛经,又或者是不良情绪导致了情绪不稳定,再加上神经内分泌的紊乱,引发痛经[11]。
在经期要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或者剧烈运动,适当加强体能锻炼,增强个人体质,适度的有氧锻炼对于子宫雄激素、阻力指数等多项指标有所改善,能够促进子宫血液的循环,以此来缓解子宫痉挛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恐惧或者紧张的情绪,很多患者由于个人疼痛原因,或者是月经来潮前出现了恐惧或者焦虑感,因此要加强青春期女性的疏导和保健知识的宣教。在月经期适当的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少食用辛辣或者生冷的刺激性食物,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适当饮用红糖姜汤,以此来缓解各方面的痛经症状。多食用水果、蔬菜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促进大便的通畅度,减少盆腔内的充血量,适当饮用冷开水,以防便秘炎症出现。在经期适当的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出现受寒或者受湿,特别是涉水或冷水洗足又或是下身冷水洗浴等,湿冷会使盆腔气管血管收缩而引发痛经。
4中医药治疗的优劣势
中医药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巨大的突破,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中药方剂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自拟药方,对其推广和药效评价还有一定的难度。而针灸的治疗处方加减尚未有规范,因此在后续当中要不断的完善。
目前,中医药治疗青春痘原发性痛经主要以辨证分型的方法为主,其中健脾益肾、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温热散寒为主要的治疗原则,而治疗的时间主要为行经前5天至月经来潮的3天内这一时间段,治疗方法包括中成药、针灸、艾灸、综合治疗的方法为主。相比较西药治疗而言,中药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从长远角度来看更具优势,使用联合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虽然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有很多优势,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各大医院对青春性、原发性痛经的纳入标准不一,尤其是年龄层级的认知不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或者标准。特别是本病为属于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很难长期坚持导致临床治疗,多以观察近期疗效为主,缺乏长期随访的各项数据,因此很难评估长远的治疗效果以及发病情况,无法得到科学的数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控制纳入患者年龄,扩大样本量,制定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保证研究结果能够充分体现出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重视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估远期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楠,赵树明,王富春.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国医论坛,2022,37(5):4.
[2] 王媛.浅谈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医药卫生(文摘版),2021(12):2.
[3] 刘意如.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医药卫生(文摘版),2022(7):3.
[4] 雷易朋,李凤金,王伟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3):29-32.
[5] 李欣,金宝.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探讨[J].医药卫生(文摘版),2021(10):2.
[6] 刘红芸,吴飞华,余文婷.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14):125-128.
[7] 王跃欢,兰杰,林青愉,等.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机制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22(7):38.
[8] 黄巧英,黄启嵩,赖建华. 膈下逐淤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评价[J]. 北方药学,2022,19(11):148-150.
[9] 戴婷婷.青春期原发性痛经与耳穴阳性反应点的相关性探讨[J].医药卫生(文摘版),2022(12):3.
[10] 陈秋霞,邓雷厉,张小洪,等.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21(14):7-8.
[11] 李玉,谭增亮.温经止痛方口服联合蜡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