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 贺文涛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0

摘要: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急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2年3~8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骨质疏松性急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椎体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后凸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前缘高度项目均值、中线高度项目均值、后缘高度项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平均时间、功能训练平均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促进其椎体恢复,缩短治疗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疼痛程度;生活能力

脊柱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当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时,其生活质量会显著降低,并且出现显著疼痛感,临床症状以腰部和背部强烈疼痛为主,患者甚至面临发生瘫痪的风险。既往,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对此类患者进行救治,虽然能够暂时缓解其症状,但无法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预后不佳[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椎体成形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治中,可通过向病变的椎体注射骨水泥使得椎体结构更为稳定,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14例骨质疏松性急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急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3~8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骨质疏松性急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男23例,女34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9.44±2.30)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20±1.37)年。观察组男25例,女32例;年龄68~89岁,平均年龄(81.02±1.59)岁;病程5~12年,平均病程(8.05±0.3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疾病诊断标准;能够自主交流;临床资料齐全;患者与家属均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伴随精神障碍者;有其他重大疾病者;存在恶性肿瘤病症者;不愿意加入医学观察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采用保守治疗

进行镇痛干预,发挥镇痛药物的作用,降低患者身体疼痛指数。整体上控制患者疼痛感后,利用钙剂干预、抗骨吸收药物干预,配合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围绕腰背肌训练和外部训练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其临床治疗时间[2]。

1.2.2 观察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

(1)指导患者以俯卧位的体位接受治疗,可在患者腹部垫软枕,让其感到舒适。利用X线机判断患者的椎体部位,然后局部麻醉患者。利用穿刺针顺着机体椎弓根皮质外缘刺入椎体内侧,角度保持为15°,到穿刺针尖和椎体前3/4位置重合完成刺入。

(2)穿刺阶段:了解患者是否产生肢体放电感觉,在患者给出的反馈中调整穿刺进程,保护其神经。穿刺后取出针芯,放置球囊,判断其潜在的渗漏可能性[3]。

(3)骨水泥配置:调配等比例的骨水泥粉和液体,到两者能够融合拉丝为止。待骨水泥硬度达到标准指数,和注射管的压筒互相衔接,利用助推器将骨水泥渗透在已经受损的椎体内。

(4)注入期:使骨水泥顺着骨小梁间隙缓慢接触到病灶部位,逐步推开小梁边缘到骨皮质部位[4]。

(5)术后:辅助患者调整体位,观察其肢体功能,适当配合抗感染类药物或者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加以干预。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包括疼痛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评估,10分为总分,疼痛感的强烈程度和分数有正比关系)、生活能力(采用生活量表评估,包括患者洗澡、穿衣、进食等能力,生活能力和分数有正比关系)和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包括患者食欲表现、精神状态和睡眠状态,生存质量和分数有正比关系)[5]。

(2)比较两组椎体恢复情况:包括伤椎后凸角项目、前缘高度项目、中线高度项目和后缘高度项目[6]。

(3)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包括下床活动平均时间、功能训练平均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7]。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椎体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椎体恢复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后凸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下床活动平均时间、功能训练平均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骨质疏松为脊柱骨折的常见病理因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会使患者的身体出现剧烈疼痛,干扰其正常工作、生活。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干预时,可能产生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让其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8]。保守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患者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健康,且难以完全痊愈。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明确患者患病病灶,通过骨水泥注射充分稳定其椎体结构,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感量表、生活能力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后凸角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椎体成形术给机体内注入骨水泥的形式可以降低其塌陷,使机体骨折端有足够血运条件,促进骨折端能够及时生成全新血管,对应的局部血液供应不但能够整合骨折组织学条件,还能够促进骨细胞能力明显加强,加快患者愈合时间,由此调整椎管侵占率以及压缩率,确保椎后凸角和脊柱之间有良性循环[9]。观察组下床活动平均时间、功能训练平均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4%(P<0.05),说明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后可以有效降低其疼痛感。此外,利用C臂透视机使得骨水泥精准注入于患者椎体内,一方面可以加快脊柱结构的恢复速度,另一方面避免椎体神经在骨质影响下表现为刺激变化,有助于保障患者生活能力,提高其恢复健康的信心,加强患者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交流等,避免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压疮、便秘等并发症,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促进其椎体恢复,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欧清彬,陈天顺,林惠红.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腰痛1号熏方局部熏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2021,52(3):10-12.

[2] 陈凝,熊虎林,马鑫,魏新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54例的近期疗效[J]. 福建医药杂志,2022,44(5):114-116.

[3] 蔡木火.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35):88-90.

[4] 温俭,陈文明,胡芯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56-59.

[5] 汪业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8):4048-4049.

[6] 王永杰.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6):16-18.

[7] 王俊,杨翼众,胡水根,等.闭合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2):83-85.

[8] 朱之桦.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近期效果及对患者VAS评分影响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1):18-21.

[9] 杨炳,戴国玮.壮腰健肾汤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2):208-2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