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夏立斌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比较两组心功能、心衰指标、炎症指标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改善STEMI合并HF患者心功能、心衰指标,同时缩短其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显著。
关键词: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同时,心力衰竭(HF)也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很高[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STEMI和HF患者的治疗方案有所改善,但疗效仍不甚理想,因此为上述患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年~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STEMI合并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8.36±1.35)岁,病程3~个13月,平均病程(5.14±1.28)个月。治疗组男49例,女51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7.29±1.27)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5.24±1.3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年龄在18岁及以上;临床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有相应的ST段抬高或Q波出现;患者伴随有轻度或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为NYHA Ⅱ~Ⅲ级);患者符合经典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标志物检测,如心肌酶谱升高等;患者有稳定的生命体征,如稳定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患者已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已经接受了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患有其他严重的心脏疾病或系统性疾病,如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肝肾功能不全等;对利钠肽过敏或存在利钠肽治疗的禁忌证,如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研究的疾病;无法遵循研究要求或提供完整数据。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
(1)急性期治疗:一般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等方法,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通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抗血小板治疗,防止血栓再形成。使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以预防静脉血栓。支持治疗包括给氧、镇痛、心电监测、静脉注射液体等。
(2)住院期治疗: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洋地黄类、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抗心律失常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如静脉输液等,适当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剂量为0.05 μg/kg·min,持续48 h。在给药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尿量等调整剂量。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如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功能评估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等指标。(2)比较两组心衰指标:包括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B型利钠肽(BNP)、尿素氮等指标。(3)比较两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衰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衰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BNP、尿素氮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STEMI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2]。冠状动脉阻塞可以是由于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动脉闭塞,也可以是冠状动脉内膜破裂引起的血栓形成。典型的STEMI表现为剧烈胸痛,可能向左臂、颈部、下颌或上腹部放射,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和心悸[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STEMI的首选方法,通过导管插入冠状动脉,使用气囊扩张血管并植入支架,以恢复血液流动。如果无法及时进行PCI,则可以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这种治疗需要在临床医生的监控下进行,且需权衡风险和益处。通常会给予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减少血栓形成,减轻心肌损伤。治疗完成后,还需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计划,包括药物管理、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支持等[4]。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但其必要性仍存在争议。rhBNP是一种生物活性类似于体内产生的利钠肽的合成药物,它通过促进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前后负荷等效应,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现有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对于rhBNP在STEMI治疗中的效果给出了一些正面的结果,包括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和再梗死的风险等[5]。很多学者对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其是一种利钠肽类似物,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扩张血管、抑制心肌纤维化、抗炎和抗凝等[6~8]。研究表明[9~10],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肌梗死中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和细胞死亡;能够抑制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减轻心肌损伤,抑制心肌纤维化;具有抗炎和抗凝的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凝血,从而降低心肌再梗死风险。然而,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将rhBNP作为STEMI的常规治疗手段。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在心衰指标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的心肌坏死标志物、B型利钠肽、尿素氮等方面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方面,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改善STEMI合并HF患者心功能、心衰指标,同时缩短其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显著。
参考文献
[1] 秦越.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MPO、MMP-9水平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2):25-27.
[2] 张缘园.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2):36-39.
[3] 马贵洲,徐荣和,周琳洁,蔡志雄,郑海生,郭海森,许志浩,陈钢彬,倪楚民,王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21):2720-2726.
[4] 杨巍,刘慧慧,陈娟,黄艳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22,39(11):1373-1378.
[5] 唐晓楠.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STEMI再灌注后早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1):67-70.
[6] 辛文平.尿激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4):151-152.
[7] 赵小兵.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5):50-51.
[8] 梁松.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电图改变分析与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3):9-10.
[9] 朱华,郑晓丹,顾勇清.急诊介入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心室重构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41(11):1124-1128.
[10] 魏俊俊.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0):2786-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