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优质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张芸 单世涵

摘要:目的 观察围术期优质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应变、说服和创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疏导、操作技能、工作主动性、健康宣教和护理态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职能和生理职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恐怖、饮食及睡眠、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术期优质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直肠癌;达芬奇机器人;围术期;效果;自我效能

直肠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在患者病情控制、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达芬奇手术系统是一种高级的机器人平台,有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2]。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的治疗优势较为明显,不仅手术创伤小,还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使患者得以在早期进行活动,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由于认知和病情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对手术过程产生担心、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术后康复配合度较低。因此,术后需对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本研究旨在观察围术期优质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4~76岁,平均(66.39±3.28)岁;病程0.5~1.5年,平均(1.12±0.35)年。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3~77岁,平均(66.86±3.13)岁;病程0.5~1.5年,平均(1.10±0.3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术前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向患者介绍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治疗流程,讲解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异常等。

1.2.2 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

(1)术前:很多患者大多对达芬奇机器人认知不高,对手术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手术治疗前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详细向其说明达芬奇机器人治疗的优势及具体治疗过程,通过文字材料、手术视频等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对达芬奇机器人的应用充满信心,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醒患者术前6h禁食、术前2h禁饮。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调整身心状态。

(2)术中:保证治疗所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护理人员应关注手术进程,并且与医生紧密配合,做好突发事件风险防范预案,防止不良情况的发生。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为避免膝关节及神经损伤,在相关部位放置海绵垫。操作期间,注意防止高频电刀对患者皮肤造成灼伤,相关器械金属部分不能直接接触裸露皮肤,避免对患者形成刺激。积极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保证患者床单无褶皱,受压部位使用硅胶垫等进行保护。及时更换血压袖带位置,避免挤压伤。

(3)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遵医嘱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患者引流管通畅,定时进行挤压,防止其出现扭曲、堵塞情况,做好固定工作,将其固定于腹腔壁;标识引流管相关信息,包括名称、长度、置管时间等;定时消毒患者尿道口,2次/d。观察患者尿液情况,查看其有无尿路感染,嘱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如果患者存在伤口疼痛影响痰液咳出的情况,可以指导其将抱枕置于腹前,减轻咳嗽所造成的腹肌收缩,避免伤口疼痛进一步加重。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嘱患者早晚各刷牙1次,积极漱口,每4~6h进行1次。术后指导患者尽早起床活动,第1天即可坐起自行刷牙洗脸,适当改变体位;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2)比较两组自我效能:使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进行评估,包括应变、说服和创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效能越好。(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包括心理疏导、操作技能、工作主动性、健康宣教和护理态度,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使用GQOL-74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职能和生理职能。(5)比较两组心理健康水平:使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包括恐怖、饮食及睡眠、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和抑郁,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应变、说服和创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心理疏导、操作技能、工作主动性、健康宣教和护理态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职能和生理职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5 两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观察组恐怖、饮食及睡眠、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直肠癌是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发现时多数已到中晚期,且病情较为严重[4]。临床常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该治疗方式会使患者生理、心理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术后相关治疗手段也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了手术的创伤性,其特点为伤口小,操作简便,视野清晰,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低位分离,并保护患者自主神经。治疗期间,需要对临床护理工作引起重视,加强围术期护理,减少影响手术进行及康复的不良因素,保证手术顺利进行[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应变、说服和创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理疏导、操作技能、工作主动性、健康宣教和护理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职能和生理职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恐怖、饮食及睡眠、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围术期优质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梁卫弟,罗宝嘉,吴晓丹,等.达芬奇机器人对比腹腔镜/开腹手术切除直肠癌患者自我效能及抑郁状况分析[J].广东医学,2019,12(18)2637-2640,2644.

[2] 叶善平,时军,江群广,等.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Dixon术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10):898-902.

[3] 符敏,胡少华,王维利,等.建构式治疗性沟通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0):1582-1586.

[4] 夏晓丹,薛梅,周罗敏.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A1):175.

[5] 王蕾.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在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A2):2751-275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