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 李园园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ICU收治的7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意识、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GOS、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观察组护理技能、护患沟通、预防性护理和护理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意识和神经功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综合护理;并发症
重症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严重外力或剧烈颠簸、震动等,导致脑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继而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疾病。重症颅脑损伤通常分为轻级、中级和重级,其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神经系统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需要紧急救治[1]。气管切开术是ICU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呼吸道阻力,避免呼吸道狭窄,减轻呼吸肌负担,降低呼吸肌疲劳,提高机体氧合水平,从而避免发生呼吸衰竭等情况[2]。但因气管切开易引发感染、误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再加上昏迷患者长期卧床也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压疮等病症,因此针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3~4]。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ICU收治的7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2~75岁、平均(53.28±10.43)岁,硬膜下血肿16例、硬膜外血肿11例、脑挫伤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2.17±8.24)岁,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11例、脑挫伤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入住ICU行气管切开术;无感染情况;住院期间均无死亡、转院或退出研究情况;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
包括口腔、气道的管理,神经功能的监测,遵循医嘱用药,加强对各种并发症的监测及处理等。
1.3.2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
(1)基础护理:需要每日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定期更换气管导管和气囊,避免导管和气囊的老化和污染;每日定时排痰,避免痰液积聚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检查导管周围和口腔内是否有出血和感染,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有无咳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体位护理:应保持半卧位,以减轻肺部压力,避免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避免患者久坐或久卧,造成身体不适和肌肉萎缩。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咳嗽等症状,可采用侧卧位,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功能,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如出现胸部积液或其他肺部疾病,可采用俯卧位;如出现肺部感染或痰液积聚,需对胸部采用按摩。另外,气管切开患者长期卧床,易导致身体不适和肌肉萎缩,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功能。
(3)口腔护理:应每天进行口腔清洁,包括刷牙、漱口和清洁舌头,护理人员选用柔软的牙刷和温开水,轻柔地刷牙和清洁舌头,避免损伤口腔黏膜。每天进行气管切开口清洁,包括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液清洗口腔、气管切开管和气管切开口;护理人员应戴好手套,用棉签或纱布蘸取生理盐水或消毒液,轻柔地清洗气管切开口和周围皮肤,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和造成感染。同时,保持患者口腔湿润,避免口腔干燥和口腔黏膜受损,定期检查口腔黏膜、牙齿和气管切开口的情况,及时发现口腔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口腔感染和口腔黏膜损伤。
(4)气道护理:应每天进行气道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保持气道通畅,保持气道湿化,避免气道黏膜受损和感染发生;根据医嘱,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注意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尺寸和材质,加强对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等指标的监测。如若气管插管患者出现气道堵塞、撕裂、脱出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紧急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5)皮肤护理:每日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皂液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含酒精或刺激性物质的清洁剂,以免刺激皮肤;及时更换患者的床单、衣物和纸巾,保持干爽;气管插管患者的皮肤易受到摩擦、压迫和磨损等损伤,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皮肤保护措施,如使用软垫、保护膜、绷带和护垫等。同时,定期翻身、使用特殊床垫和枕头、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等,防止压疮;定期更换敷料、隔离病原体、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
(6)神经功能监测:神经功能监测是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定期进行意识状态监测,观察患者的表情、呼吸、瞳孔大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7)饮食管理:遵循医嘱对患者实施早期饮食管理,由于患者可能存在昏迷、吞咽困难等情况,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营养支持,采用合适的营养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筛查,并遵循医嘱予以科学方式;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监测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营养水平。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意识和神经功能:分别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得分与指标呈负相关。(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包括护理技能、护患沟通、预防性护理和护理环境,每项分值0~2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意识和神经功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GOS、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技能、护患沟通、预防性护理和护理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可以有效维持气道通畅,保证氧气供应,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减轻呼吸负担,降低呼吸肌疲劳,从而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目前,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相关研究显示,气管切开后可以有效改善昏迷患者的氧供,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呼吸衰竭的风险[5~6]。气管切开还可以为患者后续的呼吸支持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条件,但可能引起气道损伤、感染、出血和狭窄等并发症,需要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并且需要进行护理、监测,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医疗成本。因此,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非常重要[7~8]。
综合护理是指通过整合将各种护理手段和措施,针对患者的多重需求为其制定系统性、全面性的护理方案,包括基础护理、气道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管理等方面。综合护理针对患者的多重需求制定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GOS、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技能、护患沟通、预防性护理和护理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意识和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丁倩.综合性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价值[J].妇幼护理,2022,2(22):5252-5254.
[2] 陈璐,俞丹妮,王芳,等.序贯式排痰护理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4):712-715.
[3] 石燕,韩雪琴.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7):119-120.
[4] 李雪梅,孟庆慧,朱红.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6):7.
[5] 刘宝玲.综合护理用于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1):31-32.
[6] 王红.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评《神经外科护理查房》[J].世界中医药,2023,18(1):后插2.
[7] 刘树恒.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8):993-995.
[8] 李晴,钟兴明,沈丽娟.多模态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4):2088-2092.
[9] 张振,谷雪峰.ESEIA理论下气道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14):2039-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