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和管理方法
作者: 唐青 王一夺 吕楠摘要:目的 探讨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护理配合和管理方法。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配合和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时间、筛查配合程度和视网膜病变筛查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网膜病变筛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筛查配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护理配合和管理应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视网膜病变筛查时间,提高早产儿及家属配合度,且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阳性;斜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双侧眼病,常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新生血管形成、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随着病情进展,患儿可出现弱视、斜视、视网膜变性、弱视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导致眼盲[1]。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还没有完全血管化,在氧气的作用下,血管会收缩、增生,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临床应重视对早产儿眼底病的防治,及早进行筛查和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配合和管理应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胎龄33~36周,平均(33.23±4.25)周;体重2~2.8 kg,平均(2.05±0.78) kg。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胎龄33~36周,平均(33.12±4.21)周;体重2~2.9 kg,平均(2.07±0.82)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由有经验的眼科医生对早产儿采用屈光度为20 D的透镜,采用视频双目间接检眼镜,在散瞳状态下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视频双目间接检眼镜,配有录像镜头,可以与录像机相连,在电视屏幕上以视频的形式显示。观察并记录对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筛查的过程,对有意义的图像进行拍摄,特别是周边视网膜发育,一直到发育中的视网膜血管终端范围,详细地记录病变情况和治疗方法。第一次筛查在出生4~6个月后,或矫正胎龄32周(矫正胎龄=孕周+出生后周数)。对双目未见损害或只有1级损害者,在视网膜病变消退、视网膜血管生长至锯齿状边缘时,每2周复查1次;如果存在第二阶段或第一阶段的损伤,则应该1周1次的进行复查,如果在追踪期间视网膜病变水平降低,则可以每周复查1次,直到其完全退却为止;如果发现有3级病变,建议每周进行2~3次筛查,对已经达到阈值或阈值之前的病变,应尽快进行视网膜光凝或冷冻处理。
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筛查期间予以全方位护理配合和管理。(1)准备工作:耐心细致地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术前教育,使其了解早期筛查的意义与必要性经及视网膜病变的危害性,同时追踪患儿情况。准备好早产儿用的微型开睑器、巩膜加压器和间接眼底镜,以及必要的急救设备,如氧气瓶、吸引器和气囊等,注意消毒时间和保存情况。滴眼前,操作人员首先要洗手,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筛查受试者的姓名、年龄、散瞳眼药水质量,记录散瞳眼药水使用时间,然后帮助早产儿平躺,将眼药水滴在患儿结膜囊上。滴下时,眼药水与眼睛保持1~2 cm的距离,避免眼药水接触到睫毛,滴下后,按压泪囊3~5 min,避免药水进入泪道和鼻腔。在使用时要注意动作的轻柔、稳、准,以免眼药液滴到角膜上。若早产儿不配合,等待早产儿安静下来再进行操作,以免造成眼睛的伤害。每隔10 min对其进行1次散瞳,一共3~5次。指导家属在散瞳期间不要给早产儿喂奶,也不要离开等候室,注意观察早产儿的瞳孔,尽量让早产儿散瞳。特别留意早产儿的面色和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心率过快、面色潮红、烦躁不安等情况,要及时停止服药,并向医生咨询。
(2)筛查过程中:护士用一条经过消毒的软布将早产儿裹住,固定好四肢,然后放在专门的筛查床上,用力按住早产儿的头,保护好各个管子,避免挤压早产儿的前囟门。使用早产儿专用的开睑器,将滴眼液(丙美卡因)、眼用凝胶(左氧氟沙星)依次滴入,将RetCam3探头放在早产儿眼睛的上方,轻轻触摸早产儿角膜的表面,进行筛查和拍照。护士应依据筛查结果对早产儿头部位置进行相应调整,必要时使用辅助仪器调整早产儿眼睛位置;避免用手遮盖早产儿鼻子、嘴巴,保证早产儿呼吸畅通。早产儿出现呼吸异常、面色发绀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如果早产儿因为哭闹出现呕吐、溢奶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然后将早产儿的头部倾斜至一侧,清除口腔污物,然后将早产儿垂直抱起,轻拍背部。冬天做筛查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筛查后:观察30 min,护士要密切关注筛查后早产儿的身体状况,做好保暖工作;加强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宣教,做到早诊断、早发现和早治疗;指导家属给早产儿滴用妥布霉素眼药水,持续用药3 d,同时注意是否有眼睛充血、分泌物增多等眼部感染表现;坚持定期检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满意+较满意。(2)比较两组视网膜病变筛查时间和筛查配合程度。(3)比较两组筛查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视网膜病变筛查时间和筛查配合程度比较
观察组视网膜病变筛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筛查配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阳性率比较
对照组筛查阳性率为20.00%,观察组为22.50%。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075,P=0.785>0.05。
3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主要是一种视网膜血管未完全发育而导致的异常增生,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和眼球萎缩。超低体重的早产儿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气是视网膜病变发病的重要原因。在胚胎早期,视网膜无血管,它的营养来源是玻璃体动脉和脉络膜。胚胎4个月时,视网膜的血管从视盘开始形成,逐步向周围延伸。胚胎8个月时,视网膜的血管已经延伸到了鼻周部。胎儿足月时,视网膜的血管才完全形成。由于早产儿胎龄较短,其视网膜的缺血区域较大,缺血区域较低,在缺血条件下会产生一些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这段时间内,如果长期摄入高浓度的氧气,会导致视网膜血管扩张、弯曲、渗出和出血,最终形成疤痕。由于疤痕组织的收缩会把晶体往前推,导致前房的颜色变浅,出现晶体浑浊,从而影响视力,严重的还会导致睫状体和视网膜脱离。
目前,对视网膜病变进行早期筛查,在临界期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实施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阻止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从而挽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眼球,保留部分视功能[2]。若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视觉功能,故加强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意义重大。在临床上,对于胎龄小、体重轻和身体基础较差的早产儿,需要积极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对于需要实施氧疗的早产儿,尽可能避免采用高浓度氧治疗,以防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3~4]。
在进行筛查时,最重要的是防止感染。在筛查前,使用UV对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灭菌,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在进行筛查时,筛查者要戴好口罩和帽子,修剪指甲,做好洗手和消毒工作,避免让早产儿的皮肤出现划痕。筛查过程中,要对所用的早产儿专用开睑器、巩膜压陷器等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一人一用。如果睑裂过小,不应强行置入开睑器。做好保暖工作,增加床档,避免早产儿从床上摔下来导致受伤。在固定早产儿头部的时,要遵循早产儿头部的动作强度,避免太过用力,对早产儿的颈部组织或颈椎造成损伤[5~6]。
相关研究显示,在进行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过程中做好护理配合措施,有利于提高筛查的精度和可靠性,尽早确定阈值病变,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护理配合和管理应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中,可以向早产儿家属展开健康教育,利用图片、眼球模型等方式向其解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理及危害性,提高家属对早期筛查的重视程度和配合度。告知患儿家属,筛查过程较为安全,不会对眼睛造成任何损害。此外,由于早产儿视网膜上的血管已经发展到了周围,应遵照医嘱定期进行复查[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网膜病变筛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筛查配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护理配合和管理应用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视网膜病变筛查时间,提高早产儿及家属视网膜病变筛查配合度,且早产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吴素萍.应用Retcam Ⅲ系统配合整体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效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22,52(4):31-34.
[2] 吴素萍.护理干预联合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21,51(11):27-30.
[3] 王小娟,张新雯.多元化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2021,45(2):305-306.
[4] 张小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临床护理配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5):2157-2158.
[5] 张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6):14968-14969.
[6] 冯艳丽.RetCam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32-233.
[7] 温馨靓.RetCam3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工作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38(2):112-113.
[8] 潘兰香,吴惠平,李巧红,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5,13(13):1205-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