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 赵青

摘要: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透析指标达标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观察组血钙、血磷、血钾、白蛋白、血红蛋白及铁蛋白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血透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指标达标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液透析;分组管理;并发症;血钙;血红蛋白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血液净化的常用方法,主要通过建立体外循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代谢废物和水分,纠正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最终实现血液净化的目的[1]。但长期实践表明,血液透析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极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若透析期间护理干预不当,直接影响透析效果、预后转归,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配合高质量护理对患者十分重要。常规护理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应用时间较长的一种干预模式,通常按照患者共性开展护理,所依据的护理流程、采取的护理措施等均较为固定且单一,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患者真实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有限。本研究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1~70岁、平均(55.84±10.17)岁,血液透析时间0.5~3年、平均(1.81±0.25)年。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2~70岁、平均(56.12±10.34)岁,血液透析时间0.5~4年、平均(1.90±0.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具有明确的血液透析治疗指征及良好耐受性;意识清晰、神志状态等正常,具有一定的自主行动和配合能力;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相关事项,自愿签署书面协议书;研究项目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公正独立审查,取得审查批件。排除标准:合并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伴有原发性钙磷代谢紊乱;伴有活动性出血、心功能不全;处于精神异常状态,无法有效配合研究;临床资料缺失明显,且真实性有待商榷;因主客观因素不能继续参与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血液透析方法及过程等,予以基础心理疏导;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理念按照透析要求为患者提供穿刺部位护理、导管护理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1.2.2 观察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

(1)成立管理小组。由多学科成员组成管理小组,均自愿报名,根据血液透析护理内容、患者护理需求及既往护理经验对管理小组成员进行职能划分,主要分为感染组、营养组、血管通路组及不良事件组。

(2)明确质量指标。组织小组成员查阅血液透析护理指南、核心文献资料及科研结论,结合实际护理内容和临床需求制定不同职能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3)组织专业培训。在参与护理工作前,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血液透析护理知识、操作技巧、质量评价标准和数据统计,保证各成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分组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4)实施分组管理。感染组负责对医护人员、中心导管等相关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菌处理,确保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达到灭菌水平。同时,在进行更换辅料等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准则,降低患者感染风险。营养组结合患者机体营养情况、肾功能状况、透析次数、间隔时间的长短和透析液的组成等制定适合患者的食谱,以低盐、低钾、高维生素、适量蛋白和充足热量的饮食为主。血管通路组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血管通路相关保护方法,定期检查置管口有无渗血、渗液以及红肿等现象,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5)质量反馈和跟踪。各个职能小组于每月月末负责汇总整理本组护理情况和相关数据,并组织总结分析会,重点指出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督促落实。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透析指标达标率:包括血钙、血磷、血钾、白蛋白、血红蛋白及铁蛋白。(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观察时间点包括干预前、干预后,使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于干预后以问卷调查形式开展,使用自制问卷,总分100分,测评目标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在75~89分范围内)和不满意(0~<75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透析指标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血钙、血磷、血钾、白蛋白、血红蛋白及铁蛋白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疗法,既往主要用于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疾病症状,延缓肾衰竭、肾功能下降速度,延长患者生存周期[3]。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装置系统等的不断进步,其应用范围已经逐渐扩大至药物或毒物中毒等多个领域,其治疗效果、安全性也得到了患者和临床的认可[4]。但血液透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的风险和潜在危害无法完全避免,需通过加强护理干预的方式对风险进行控制[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钙、血磷、血钾、白蛋白、血红蛋白及铁蛋白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明确。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干预方法,由多学科医护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对患者实施整体、系统的护理,可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6]。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结合护理服务及管理内容划分护理人员职能,使得护理人员具体护理内容、责任心等均得到强化。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以综合分析患者实际情况,评估血液透析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时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有效规避不良事件风险因素,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7~8]。同时,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增加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便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良好满足其一切合理护理需求,为血液透析提供可靠支持力量,提升透析指标达标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运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指标达标率和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胡萍,宋晓琳,李迎迎.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5):151-152,155.

[2] 李凤荣.基于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9):36-38.

[3] 张茜,安蕊娥.分组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代谢、营养状态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3):165-167.

[4] 梁学兰,苏静.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6):158-160.

[5] 黄东梅.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病人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International Infections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2020,9(1):188-189.

[6] 周平.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45-246.

[7] 刘丽丽.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8):182.

[8] 伍薪蓉.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1):162-16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