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干预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 曹亚楠 马春艳 马晓娟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干预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家庭功能和社会角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结论 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干预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围术期;整体护理;人文关怀干预;护理满意度

子宫内膜癌(EC)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其症状表现为经期异常、阴道出血,伴随腹部及腰骶疼痛,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1]。临床上多对EC患者行手术治疗,但会对机体造成一定创伤,使围术期患者生理、心理受到较大刺激,引起出现相关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不仅不利于治疗,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对术后各项症状恢复时间影响较大[2]。针对围术期EC者,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强化护理干预。本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干预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2.30±2.22)岁;手术方法:微创25例,开放16例;病理分期:Ⅰa期7例,Ⅰb期11例,Ⅱa期15例,Ⅱb期8例。观察组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2.23±2.23)岁;手术方法:微创23例,开放18例;病理分期:Ⅰa期6例,Ⅰb期10例,Ⅱa期14例,Ⅱb期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活检、宫颈涂片脱落细胞检查,诊断为EC;临床资料齐全;无盆腔手术史。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合并心/肾/肝功能不全;癌细胞转移;合并精神/意识障碍;言语/听力障碍;合并呼吸系统原发性疾病;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协助患者术前检查及办理住院、出院手续,术前提前告知患者禁止饮食时间,术中及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手术室和病房环境等。

1.2.2 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干预

(1)术前: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介绍科室、病房环境。期间,以口头、视频等方式告知患者EC治疗、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评估其心理状态,若存在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改善贫血、高血压等症状,开展皮试、备皮、血型鉴定等工作;术前1 d,行灌肠、口服缓泻剂2次,助力患者如厕,行阴道准备,并做好消毒、清洁工作;术前留置尿管,膀胱排空。(2)术中:护理人员陪同患者一同入室,主动进行交流,以眼神示意、肢体抚摸等方法提供情感支撑;提前调整室内温、湿度,温度以22~26 ℃为宜,湿度保持在45%~55%,调小医疗器械音量;为患者遮盖身体,保护隐私处,并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心率、血压、体温等);护士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3)术后:患者送至病房后,行心电监护,每隔1 h记录患者血压、脉搏、动脉血氧饱和度,每4 h测量1次体温;观察患者精神状况、脸部颜色及切口情况,主动问询其是否存在不适感。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血压稳定后,助力其翻身,后期根据身体恢复情况行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苏醒后,告知其尽量少说话,多休息;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可讲述近期发生的事情;在不打扰其他患者休息时,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视频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术后8 h,嘱患者少量、多次喝温水,待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由流食到半流食再到普食,以新鲜水果蔬菜、肉末、黑豆、黑木耳等为主要食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80分、53~80分别表示焦虑、抑郁,得分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I-74)评分,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家庭功能和社会角色,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科室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评估,分为三个维度,0~<50分为不满意,50~80分为基本满意,81分~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家庭功能和社会角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EC是妇科的常见癌症之一,是指子宫腔内膜处出现原发上皮恶性肿瘤,常见为腺癌,其子宫肌壁浸润、扩散范围比较宽泛[3]。EC的发病多与内分泌紊乱、遗传等因素相关,多发于围绝经期、绝经期后女性。当前临床通常对EC患者行手术治疗,但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整个围术期内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大手术风险,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耽误术后康复进程[4]。为了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需强化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人文关怀及术后心理护理可为患者提供最大化的情感支撑,降低患者内心不适感,防止因心理应激产生生理应激,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确保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面对手术,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操作[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家庭功能和社会角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中、后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符合其实际情况的护理方案,尊重且保护患者隐私,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实际需求,鼓励患者强化治疗自信,从而确保其身心健康,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通过及时观察病情及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便于医护人员精准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通过调整体位,可以促使患者住院期间更舒适,避免肠粘连;通过饮食护理,可以确保患者营养均衡,促进胃肠蠕动,助力切口快速愈合,加快术后康复进程[6]。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护理人员可以全面考量患者身心变化,提供综合护理方案,确保患者于术前、中、后均能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干预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缩短肛门排气、肛门排便、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思维.整体护理联合人文关怀理念在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9):232-233.

[2] 王艺霏.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在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380-381.

[3] 申敏,刘小花,蒋义娜.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人文关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身心状态、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1,12(5):48-52.

[4] 邓计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加强人文关怀对心理健康、满意度的积极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23):105-106,197-197.

[5] 裴晓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护理中整体干预的应用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343-344.

[6] 王燕莉,金微娜,赵敏慧.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模式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4):180-18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